在魅力乡村“望山见水留乡韵”
▲10月4日,游客在江西南昌新建区溪霞国家现代农业园的“天工开物”农耕博物馆参观。国庆长假,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溪霞国家现代农业园迎来大批市民游客参观游玩。人们在参观的同时感受传统农耕文化,体验现代农业科技带来的变化。 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蓝天白云碧水青山、乡村道路通畅整洁、农家小院瓜果飘香……金秋时节,“望山见水留乡韵”的美丽乡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度假休闲。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国庆假期,记者走访北京、河北、河南等地乡村发现,乡村旅游业的兴起,让农村变美、令农民致富、促农业发展,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到“绿海红歌”里感受乡村之美
“别看小孙子才3岁,这已是第二次到堂上村看大红旗(党旗)啦!”3日一早,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郝红忠带上一家老小5口人,驱车前往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他要给刚上幼儿园的小孙子讲一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故事。
出京城向西,沿着风景如画的108国道,就可直达群山环抱的堂上村。
从北京城区到郊区农家,一路随处可见红旗招展,人们脸上洋溢着欢乐和喜庆。
进入村庄,960平方米巨幅金属材质的党旗依山而立,鲜红耀眼,“红色元素”与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交相呼应。几十辆各地号牌的小汽车将停车场塞得满满当当。
停稳汽车,郝红忠抱着小孙子来到党旗广场。“去年也是10月3号,小孙子坐在大红旗前拍了张照片,看到的人都说特别棒,今年我们要再拍一张!”
2006年,堂上村建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新馆,开启红色旅游,游客络绎不绝,口口相传,远近闻名。
“以前山上光秃秃,身上黑乎乎。”堂上村党支部书记罗广仓介绍,过去村里人靠挖煤为生,现如今“绿海红歌”成为新的发展目标,新的生活模式。
今年30岁的李晓熙5年前结束在外打工生活,办起村里第一个“农家乐”。“山野菜、本地豆角,吃过的都说香!我们家来的大部分是回头客。”如今李晓熙的农家院,旺季时一天能接待三十多桌客人,去年收入超过15万元。
近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被评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截至今年8月底,纪念馆已接待游客13.3万人次。
农家院里游客多
“前几天全村的民宿都住满了,每天忙到晚上十一二点。发展太快了,完全超出我们的预期。”国庆假期的火爆场面,让韩光莹对发展乡村旅游充满信心。
韩光莹是河南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老家寒舍”民宿业主。河南新县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田铺大塆是县城通往许世友将军故居的必经之路,众多游客会路过此地。
为留住客人,2015年开始,田铺大塆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发展乡村旅游。
2016年初,韩光莹从漂泊多年的韩国归来,把自家旧宅修葺一新,取名“老家寒舍”,他成为全村返乡创业发展民宿第一人。“原来就想着离家近,不用外出,挣个零花钱。”韩光莹说,没想到村庄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全村逐渐发展起11家民宿、17家创客小店和2家农家餐饮店。
“以前县城过来只要半个小时,今年国庆假期居然堵车,要一两个小时。”韩光莹笑着说,这是他返乡创业以来第一次遇到这种状况,“到村里来的车停都停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