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万老乡搬出穷山沟(一线探民生)(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10-10 17:07:52
浏览

  同时,兴业县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在搬迁移民安置小区附近租用耕地400亩建设“老乡田园”,每户搬迁户免费安排1分地种植蔬菜,让搬迁群众吃上自己种植的蔬菜。为方便移民,还专门开通了移民安置小区至“老乡田园”的公交车让其免费乘坐。目前,兴业县已有1259户移民认领了土地,种上了蔬菜,过上了幸福的城中田园生活。

  贵港市覃塘区移民安置小区则推出“健康室”“红色书屋”“四点半课堂”等一系列服务,创建服务型社区管理,成立理事会、党支部,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深受搬迁移民欢迎。今年以来,该区按照“搬迁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移民在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要求,将“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为实现“稳得住”,广西制定了《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建立安置点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完善安置点工会、妇联等配套组织建设。目前,广西全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设立党组织332个,406个安置点配套有小学,389个安置点配套有幼儿园,258个安置点有农贸市场,370个安置点配套有医院、卫生站。

  做引导促就业

  真正能致富

  近日,在博白县人民公园,一场大型的就业扶贫暨易地扶贫搬迁专场招聘会顺利举办。招聘会上共有190多家企业,招聘岗位涉及财会、销售、电子商务、新媒体等多个领域,共提供1.1万多个工作岗位。

  37岁的冯海丽在“扶贫车间”里忙活着,熟练地使用电动缝纫机缝制衣服。她是博白县易地扶贫搬迁城东安置点第一批就业安置的贫困户之一。她说:“我现在有房住,每个月还能获得2500元左右的收入,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近年来,博白县推行“企业+扶贫车间+农户”的扶贫模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做好引导管理等服务工作,全面推进“扶贫车间”建设。目前,博白全县经过认定的“扶贫车间”已有20个,计划再申报17个,有效激发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这样的幸福正在广西多地上演。德保县结合当地特有的矮马文化,在安置点内建设扶贫车间,生产矮马系列主题玩具,解决搬迁户的收入问题。扶贫车间负责人郑森贵说,扶贫车间每月可带动贫困户增收1500元以上。

  在平果县,2018年10月底,2300多户贫困户正式告别祖辈深居的大山。“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商铺资源,二楼出租给企业用作扶贫车间,一楼则优先面向搬迁户,以每平方米最低10元的价格招租。搬迁户可以开小超市、卖早餐等,早日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平果县人社局副局长潘忠介绍。

  逻沙乡结合安置点的区位优势、气候环境和市场需求,在安置点附近的仁龙村小湾屯流转了250亩土地规划建设桑园。该产业园覆盖该乡集镇安置小区99户447人,按照人均0.5亩桑园划分给安置贫困户,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全覆盖。

  “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自治区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主任韦朝永表示,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广西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坚决打好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09日 1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