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钧:县域专业服务打通农村养老的“最后一公里”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02 17:02:53
浏览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读懂“中国之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2020年1月2日起,人民网推出《中国之治》栏目,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维度,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中国之治”,解析发展背后的“中国密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农村地区养老现状同样值得人们关注。如何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纠正我国养老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问题,建立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中国之治》近期聚焦民生保障领域,本期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原秘书长唐钧,共同探讨县域专业服务如何打通农村养老的“最后一公里”。

唐钧:县域专业服务打通农村养老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原秘书长 唐钧

人民网:近年来,农村空心化、农村家庭空巢化问题随着社会发展日益突出。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工作遇到了哪些问题?

唐钧:随着外出农民工日益增长,高龄、留守、独居的农村老年人越来越多,农村养老已成为一个让老人堵心、子女揪心、政府担忧的现实难题。为了生计而外出打工的子女很难将父母带在身边,难免有一部分老人要留在农村。因此,农村养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容掉以轻心的“一环”。如何补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块明显的短板,更好地满足亿万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避免农村养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脱节”,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近年来为应对老龄化问题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城镇养老服务可及性和可获得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依然滞后,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同时,城镇发展养老服务的成功经验又很难照搬到农村。

人民网:让占比近半的农村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老有所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在您看来,农村养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唐钧:养老问题包括两方面——资金问题与服务问题。在农村,服务短缺现象更值得关注。人口老龄化造成的最大的社会问题是劳动力匮乏,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老年人谁来照顾?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走出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村老年人实际,供需衔接、质优价廉、方便可及的“接地气”的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之路。

在失能老人群体中,服务短缺最为明显。对农村老年人而言,在无病无灾的情况下,还能够自给自足,自食其力。但是,老年人因为生理的原因,会因为疾病、衰弱和认知障碍等逐渐地从部分失能到完全失能。作为养老服务中的“最痛点”,强化对部分失能和失能的老年人的照护和保障,是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终的关键所在。

人民网:近年来,全国多地探索以解决农村失能老人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中心,面临着哪些挑战?有哪些解决措施?

唐钧:农村的养老机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敬老院,一直都存在。但是敬老院的服务对象是有特殊困难的孤寡老人。目前县乡(镇)两级的敬老院硬件设施大多还可以,有的甚至还很不一般。但是,院内的老人生活待遇大多偏低,生活比较清苦。更大的问题是日常运营经费不足,服务提供差强人意,造成很多敬老院床位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