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钧:县域专业服务打通农村养老的“最后一公里”(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02 17:02:53
浏览

我个人的看法是,应当充分利用县乡(镇)两级的敬老院,不仅要收养孤寡老人,更应该考虑对社会开放。接收部分有支付能力的社会老人,从而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由此出发,我提出了“县域养老服务体系”这个概念——在县域范围内,不分城乡,统筹当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这种离家不离乡的养老服务模式,有效满足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文娱活动、情感交流等需求。

例如一家上海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在浙江省海盐县建立分支机构,对当地的敬老院以公办民营的方式进行合作,对社会老人提供专业服务。这种由专业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公办民营、“以城带乡”的养老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农村养老方式。

人民网:基层政府要主动作为,积极推动多方社会力量行动起来筹办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同时,本地人是否也可以参与到养老服务当中?

唐钧: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建设并运营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必须发挥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例如上海的这家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在江苏盐城射阳县也建有分支机构,机构在每个村招募一到两个中年妇女担任养老服务人员,首先对她们进行专业培训,通过手机APP分配工作。服务人员通过手机可以看到谁家有服务需求。需要服务的老人由县里和乡镇确定,然后县民政局出资购买服务。在养老服务中心有一个软件系统,可以随时看到服务人员在服务对象家里服务的情况,以及收集对于服务的反馈与评价。

这种形式的好处有三:首先,服务需求主要在本村或邻村,避免在提供服务的路上花费过多时间;第二,本村的乡邻互相熟悉,接受服务的老人与家属比较放心;第三,提供养老服务的人并非完全以此为生,所以对费用要求不高,因此可有效控制服务成本。

人民网:您的意思是说,把以上这两种不同的服务方式放到一起,就构成了“县域养老服务体系”。

唐钧:理想的政策设计,实际上是以县—乡镇—村建立一个系统化的基础平台,将机构服务、社区服务和居家服务联接起来,形成县域养老服务体系。用这个整合的体系来打通农村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的老年服务,既要社会化,又要专业化。由专业服务机构在县区设定“旗舰养老服务机构”,我们可以称其为“老年服务运营商”;然后向乡镇和村一级的社区扩散;再由社区的养老服务机构延伸到居家做上门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具有整合效应的“机构—社区—居家”的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只有这样的政策设计,才能满足老年人各方面需要,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使老年服务真正红火起来,让农村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能够享受到有尊严的生活。

人民网:从未来看,农村养老将有哪些方面的突破?

唐钧:进一步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创新,完善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是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的题中之义。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目前很难再说“未富先老”,而是“未备先老”。真正的健康管理不应仅仅考虑治病,治病是一种被动措施,应当主动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这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在农村养老服务中,政府、乡村社区、老年服务机构与农村个人和家庭共同发挥作用。只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就可以让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同样有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责编:杨光宇、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