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82家 在校生
广州12月14日 (记者 郭军)12月14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院长联席会第六届会议在暨南大学召开。院长联席会秘书处秘书长、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赵彦志在会上解读“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生源质量分析报告”时透露,截至今年9月,中国本科及以上层次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量已达82家,在校生人数超过15万人,发展势头良好。
他分析指出,从生源结构上看,东部与中部地区招生频次较高;专业结构方面,理工农医类专业科目多于人文社科类。就录取情况而言,各机构的录取标准普遍提高,且与母体学校录取标准差距逐渐缩小,在提升生源入口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和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社会关注度、信誉度、品牌度不断提升,社会影响持续扩大,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形式,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对中国母体大学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也开始发挥越来越大作用。
来自全国60多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100多位代表参与了当天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院长联席会,围绕“中外合作办学与学科建设”这一主题共同探讨教育对外开放与“双一流”背景下合作办学的创新之道,同时通过三个分论坛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内部治理体系进行深入研讨。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在致辞中表示,暨南大学坚持开放办学思路,加快建设完善以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为试点的教育国际化工作体系。该联合学院办学一年多来,在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已逐渐凝练出了办学特色。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方军代表教育部发表中肯定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发展前景。他表示,教育部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度发展,建立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评估标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社会认同度,让不断扩大开放的中国教育引领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院长联席会成立于2014年8月,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指导下设立,由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院长或副院长自愿组成,是从事中外合作办学的交流与合作的全国性社会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