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篮”稳产保供“大民生”安定保稳(2)
“从全国来看,各类生活必需品市场供给充足,农产品销路顺畅,商品物价有涨有跌,市场运营基本平稳。”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曹潇分析认为,疫情会对产品的供应及价格产生阶段性影响,但不会出现大面积缺货及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近一段时间,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高度重视“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等商品供应,积极畅通物流通道,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这些政策举措对平抑物价,保障产品供销起到重要作用。
疫情期间,青岛市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一家超市蔬菜价格进行调查。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不让一人“掉队” 为困难群体构筑防护墙
人饥己饥,人溺己溺。越是处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越要把困难群众生活冷暖挂在心头,确保他们吃穿等基本生活有保障和防疫措施落实到位,避免让他们成为“孤岛”。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临时补贴标准。对患者特别是有亲人罹难的家庭要重点照顾,安排好基本生活。对因疫情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群体,要加强走访探视和必要帮助,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疫情期间的隔离给普通群众带来的只是生活不方便、行动不自由,而对于困难群体而言则可能面临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形下,更需要有更加全面的保障措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强调,要切实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和因疫情被隔离在外地不能回家的流动人口的基本生活,为城乡一老一幼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或社区服务,同时需要统筹规划抗击疫情期间全面发挥社会保障制度,以维系和促进整个经济社会恢复正常发展的积极功能。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和举措,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及时为受疫情影响的弱势群体送上温暖。
民政部日前召开全国民政“一老一小”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对因疫情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目前无法返院的老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等特殊服务对象进行摸底,开展有针对性的走访探视和必要帮助。
湖北、浙江、江苏等多地发改部门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向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其中,武汉市在做好本地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同时,为疫情期间滞留武汉外地人员提供服务保障,特别是对有求助需求、生活无着落人员,做好托底保障。
北京、上海、新疆等多地党员干部走进家家户户,提供“管家式”服务。不仅为困难群众定期免费发放米面油、蔬菜等生活物资,还定期主动上门走访,开展疫情防控排查工作,解决困难户防疫、生活、买药、就医等问题。
“特殊时期应该为对弱势群体提供多层次、精准精细救助。要对困难群众进行摸底排查,确保救助一户不落、一人不漏,对因疫情返贫新致贫的群众要即时帮扶。”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罗来军建议,国家和社会在开展民生保障工作时应更细致。对受疫情冲击严重、生活困难较大的百姓,可以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对于生活资金紧张的企业职工以及其他从业人员,可以鼓励提前发放工资;地方政府可以开通民生求助热线或网络热线,及时聆听民声并提供帮助。
精准分区分级 保障人民日常医疗服务
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群众的就医需求该如何满足?非新冠肺炎重病患者的生命通道怎么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做好其他疾病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做到急重症患者救治有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药有供应、一般患者就医有渠道。”
疫情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启用“全日线下门诊、各科专业性热线电话咨询、互联网线上咨询”三位一体门诊服务模式,满足患者就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