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春耕农家添帮手(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30 09:05:20
浏览

  不收秸秆,也能种玉米?吉林省梨树县八里庙村种粮大户卢伟有“新武器”:免耕播种机开过,碎秆、开沟、播种、施肥、覆土一条龙作业;秸秆覆盖还田,黑土地盖上“被子”,水土保住了,地力上来了,化肥减施了,每公顷还能增收1500元。

  一套套免耕播种机,让疲惫的黑土地“喘口气”。今年,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面积将超过4000万亩。据估算,实施保护性耕作5年后,表层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0%。

  政策助推绿色农机。农业农村部提出,对残膜回收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加强示范推广,推动农业资源循环高效利用。

  农机更专业,特色产业旺起来。

  在山东曲阜市小雪街道西鲁贤村,旋耕机开进大棚里,5亩地半天就平整好了。“以前羡慕大田里跑农机,现在咱也用上了。”金丰公社社长孔庆立说,葡萄苗已经备好了,就等着栽了。

  “没有运输机,哪能种这么多金柚。”广东梅州梅县区梅盛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守胜坦言:“人工采摘,一天挑着60多斤柚子,上山下坡十几趟。有了山地运输机,每台每次能运600多公斤。”老杨的果园已发展到300多亩。

  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环节,相关部门攻克技术难关,一批为特色水果蔬菜、设施农业、畜牧水产量身定制的专业化农机装备涌现,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农业机械化支撑。

  农机更“智慧”,肥药用量减下来。

  “果树缺什么,我们补什么,从大水漫到‘打点滴’,水肥减少1/3。”陕西白水县果业大户李小勇说着,点开手机页面,配肥机轰轰作响,“营养餐”通过管道滴到根部。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农机装“大脑”,推动农业生产迈向智能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张兴旺说,农业生产由要素投入驱动转型科技创新驱动,农机让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在深度交融中迸发独特魅力。要在关键设备和技术上下功夫,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为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贡献力量。

  “互联网+农业”深度融合

  “保姆式”服务更贴心

  农机更新换代,农民跟得上趟吗?

  今年春耕一线,从事农机服务的“田保姆”越来越多,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的轨道中。

  服务主体涌现,“贴心人”多了。

  “无人机飞两个小时,相当于40多人干一天,不用担心扎堆下地。”马达轰鸣,飞机从农田低空掠过,水雾弥漫。山东郯城县归昌乡陈庄村农大家庭农场负责人陈龙介绍:我们成立10个无人机植保组,为周边农户小麦一喷三防3000多亩。

  农机合作社成了生力军。农业农村部预计,今年全国超6万个农机服务组织投入春季农业生产,积极发展托管、半托管等服务模式,种田省力省心又省钱。

  服务方式创新,“不见面”服务受欢迎。

  “你有新订单了”。接单、定位,河北省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张庆波立即赶往目的地,很快就完成200多亩旋耕,“种地也能像网约车那样方便。”合作社远程在线派单,实时监控作业情况,确保农机服务质量,已完成农机服务作业面积1800多亩。

  微信下单、网约农机……“云”春耕成新潮。农业农村部推出“农机直通车”等全国农机化信息服务平台,在线对接需求,有序引导农机作业服务。

  服务产品丰富,农民能“点菜”,也能“包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