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手”变身“主攻手”(基层治理新实践)(2)
改革后,双流区发改局局长黄彬多了两个职务: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办公地点也由区机关搬到了管委会。“我们按照‘局区合一’的要求,把‘两个班子、两套人员’变为‘一个班子、一套人员’,班子成员实行交叉任职,统筹分工。”黄彬介绍,目前发改局和管委会在事项申报、项目促建、招商引资等方面已实现职能整合,可以更好地聚焦服务企业和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双流区把区行政审批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建交通局、生态环境局等与产业功能区发展要素保障紧密相关的区级部门作为职能局,通过设立园区服务机构,实现核心职能下沉功能区;区文体旅游局、国资金融局、人社局、教育局等部门作为事项局,通过设立投资促进机构,实现涉企服务职能延伸功能区。通过改革,只能传递问题的“二传手”变身为可以直接办事的“主攻手”。
内部放权推动整体赋能
精准定岗定责、减少管理层级
与最初摸不清门路、各部门间反复跑完全不同,吴晓燕现在还有了办事专员。
当吴晓燕接到罗诗莹的电话时,既意外又暖心,“从今天开始,我就是派斯的项目专员,以后有任何问题你都可以找我。”“局区合一”后,罗诗莹的岗位从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部职员变成了项目投资科专员。
罗诗莹所在的项目投资科,位于一个开敞的空间内,二三十人集中办公,部门首席李斌坐在她的斜对面,李斌是原来的规划建设部部长。坐在罗诗莹身边的则是原来区发改局的政策法规科工作人员。“有问题大家直接沟通交流,顺畅又方便。”罗诗莹说。
“局区合一”改革以组织再造促进流程再造,以内部放权推动整体赋能。黄彬介绍,区发改局和功能区管委会合并以后,原来的21个下设机构调整为6个;同时,精准定岗定责,探索“首席+专员”岗位设置方式,减少管理层级,形成了管理运行新格局。
目前,174项涉企区级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已全部下沉功能区办理,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由20天压减至0.5天,建设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从197天压减至60天。产业功能区的资源也得到有效整合,产业规模加速壮大。2019年,芯谷研创城、京东方数字医学中心等42个项目加快建设,中国商飞大飞机产业园(一期)等17个项目建成投运,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生物产业三大主导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
双流区通过“局区合一”改革,给产业功能区赋能的同时,还在永安镇探索“局区镇合一”模式,把产业功能区负责的社会管理职能下放给乡镇,为产业功能区减负。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10日 11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