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粮食安全,成为人们热议的重要话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要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稳价,夯实农业基础。会议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农业农村部近日表示,“稻谷、小麦的库存够全国人民吃一年。”这句话上了微博热搜,见证着民心所向。
“大国粮仓”靠得住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大厅,当地出产的米油豆奶等各类农产品摆满展台。习近平走近前去,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这是几代中国人共同努力下,才实现的伟大心愿。
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介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改革,开始着手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新型粮食储备体系。199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专管的国家粮食储备局,2000年成立了中储粮总公司。在2008年世界性粮食危机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因势利导,建立健全了地方省份、地市和县三级地方政府储备,形成了以中央储备为主导、省级储备为支撑、市县和企业及社会储备为基础的现代粮食储备体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市场稳定器和保供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从国情出发,坚持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严格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粮食主产区储存三个月、主销区储存六个月、产销平衡区储存四个半月的储备数量,从体制和政策上切实保障地方粮食安全和应急供应。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现在稻谷、小麦的库存够全国人民吃一年,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如是说。
中粮集团办公厅主任刘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由供给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综合生产能力也稳步提升。从1949年到2018年,粮食产量从2263.6亿斤提高到13157.8亿斤,增加了1万多亿斤;平均亩产从68.6公斤提高到374.7公斤,增加了4倍多;人均粮食占有量从209公斤增加到470多公斤。
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3277亿斤,实现创纪录的“十六连丰”,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据了解,今年夏粮面积稳定在4亿亩,在田作物长势良好,早稻面积7000万亩,比上年增加了300多万亩,春耕生产顺利推进,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有基础,中国有能力保障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去年我国谷物的净进口量为1468万吨,仅占国内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且进口品种主要是市场紧缺的优质强筋小麦、优质弱筋小麦和泰国大米等。因此,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河南省政协常委、全国小麦专家郭天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支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口粮完全自给,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他认为,我国粮食产需格局总体呈供需平衡态势,具备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