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和顺顺奔小康(第一落点·决胜小康在基层⑤)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24 23:16:48
浏览

和和顺顺奔小康(第一落点·决胜小康在基层⑤)

 

  和顺县白仁村以及周边乡村的村民在木耳基地劳作。
  白 烽摄(人民视觉)

 

  一视同仁

  郑彩萍46岁了,曾经日子过得并不太宽裕。生病的双亲在老家养病,两个孩子在县城上高中,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丈夫到县城打零工,郑彩萍就在附近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当保洁员。医疗、教育、县城租房花费是大头,日子过得紧巴。2015年,她家被列入贫困户。

  郑彩萍老家在山西省和顺县松烟镇乔庄村,平日回得少。太行多巨秀,处处石山如天斧劈开。但就是这太行,也成了山里人走出去的障碍。这里是深度贫困区,而和顺又是深度贫困县。2018年,和顺县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一揽子脱贫举措,成功摘帽。

  让郑彩萍讲讲脱贫,她却说不出来。打小种地,郑彩萍张嘴都是实在话:“那会儿,我平时也不在村,我也不知道享受了什么扶贫政策。我只知道路修通了,下雪也能走了。”

  像郑彩萍这样在外务工的贫困户,和顺县还有很多。县里在外务工人员2.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万多人。当和顺县举全县之力,扶持各村办起了产业,让留在村里的贫困人口都有了稳定收入后,“在外务工的贫困户”这个群体进入了视野。如何在扶贫方面一视同仁,让在外务工的贫困人口享受到同等待遇?医疗、教育方面的优惠政策,如何能让他们知晓受益?

  留在村里的贫困人口,有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的精准扶贫,稳定脱贫没有问题,“需要完善的地方,就在于制度尚未覆盖到的在外务工的贫困户,他们的获得感原先并不高。”和顺县委书记孙永胜说。

  四本台账

  瞄准这类群体,孙永胜想到利用工会组织来联系帮扶,可在外务工的贫困人口人数不少,仅靠工会的“几杆枪”,不足以支撑起整个架构。更何况,即便联系上,如何让扶贫政策和他们联系起来,也是个难题。

  201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孙永胜一夜没睡。松烟镇党委书记袁瑞军来汇报工作,两人聊了一宿,思路渐渐打开了:针对各村都有外出务工贫困户的情况,在各村建立村级工会工作组,负责联系本村;依托村级“工会小组”,可以用奖补资金、培训、维权、困难咨询和在村帮助等办法,实施扶贫。

  袁瑞军自告奋勇,要在松烟镇先行先试。经过讨论,决定命名为“村级工会外出务工人员工作组”,由村支书担任组长,选聘村里能人为工作组队员。松烟镇的36个行政村都成立起了这样的工作组。

  “党建带工建”具体的运行机制也渐渐清晰:一个微信群,将本村所有在外务工人员都拉进来;建立起了“四本台账”: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台账、登记台账、服务台账和收入台账;从事6项服务内容:培训、教育、医疗、维权、奖补、家庭服务。2018年下半年,和顺县“加强党工共建、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正式实施。

  前不久,从小一起长大的同村村民李海英来郑彩萍家探望,一见面就说:“恢复得不错!”原来,去年夏天干活时,郑彩萍眼前一黑倒下了。送医院一查,脑梗。闻讯而来的丈夫忍不住掉了泪:“为啥偏偏是咱害了病。”

  眼泪一抹,这关还得过。四处借钱准备手术时,郑彩萍得了脑梗的消息传到了工作组。松烟镇工会主席李慧第一时间得知,就去看望她,细细讲了贫困户享受的医疗优惠。得知治疗费用大部分能报销时,郑彩萍两口子又掉下了泪。郑彩萍是在工作期间患病,镇工会上报后由县工会出面,按照相关规定,帮郑彩萍向用人单位申领了6000元的救助金。

  一年多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和顺为在外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服务146人次,挽回工资损失20多万元。

  共享红利

  今年春节前,郑彩萍两口子刚领了1000元的在外务工贫困户奖补资金。2019年县里为16101户发放前三季度奖补资金455.869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