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习近平这样指挥民族地区脱贫攻坚(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22 13:16:02
浏览

在党中央的政策引领下,依靠各族干部群众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行动,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创造了中国乃至全人类历史中减贫事业奇迹。

——摸排建档,精准滴灌。甘肃临夏对超过10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面向近千名“两后生”开展汽车驾驶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福建宁德赤溪畲族村里,党员干部到村、资金项目到村、扶贫工作队到村,精准扶贫提高了扶贫效率;

——发展产业,自主造血。湖南省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制定针对性脱贫措施,成立苗绣合作社,打造美丽苗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创建了100多间“扶贫车间”,400多间扶贫商铺,鼓励贫困群众自主创业。

——异地安置,疏通道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村民们搬出了出入不便、严重缺水的地带,迁进规划有致的新居;四川将建制村通硬化路作为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手棋”,全州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39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客车比例分别达到99.8%、97.4%。

一条条政策,一项项举措,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了民族团结的铜墙铁壁。

干部见担当,扶贫有保障。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路上,广大扶贫干部尤其是身处一线的扶贫党员干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们奔波在穷乡僻壤,关心每一家、每一户的脱贫工作,让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切实落到实处。

扶贫路上,他们有的积劳成疾,有的甚至流血牺牲。“脱贫攻坚有多难,扶贫干部有多拼。在凉山,活跃着一支天天走村入户,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干部队伍。五年来,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有151名干部负伤,有23名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凉山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达久木甲昨天在“委员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原来总觉得,毛南族只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少数民族,不被外部世界所重视。”毛南族全国政协委员韦震玲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这些年,独龙族、基诺族、毛南族等“整族脱贫”的传奇不断实现,更印证了脱贫攻坚道路上,“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全面小康是全国一盘棋,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正是需要各族人民携起手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美好未来。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在此次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中,习近平突出强调要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造成的影响。

非常时期,民族地区“脱贫硬骨头”要如何啃?

“针对藏区、凉山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能否保障就业将对收入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包括贫困户能否外出务工、务工工作能否稳定,以及外贸出口企业的销售市场受阻,会影响到就业问题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

围绕就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宝告诉记者,可以在贫困地区提早实施已确定的乡村振兴工程与项目,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与就业。

“适当提前实施乡村振兴规划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低收入农户和失业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机会,部分冲抵新冠疫情带来的就业冲击和影响。”吴国宝表示。

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是近段时间缓解农产品直销的重要渠道,“例如云南省怒江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过电商平台出售烟川红米、羊肚菌、腐乳等特产,能够逐渐缓解对疫情对农产品生产的影响。”汪三贵介绍。

除此之外,贵州、云南等依靠旅游创收的贫困地区受到疫情影响比较明显。应对这一问题,汪三贵强调要“错过春天,要抓住夏季的黄金旅游档期。”

鼓励就业、电商扶贫、旅游创收、监测帮扶……伴随一系列及时有效的举措落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脚步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