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间定调发展底色习近平强调筑牢这道防线
2020年全国两会拉开大幕。5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习近平三年三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到二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而精辟的论断,把“生态”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心系筑牢这道生态防线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到内蒙古代表团。
当听到来自锡林郭勒的霍照良代表讲全盟60%以上的区域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不再在草原新上矿山开发项目时,习近平颔首赞许:“留在那儿,子孙后代可以用。”
曾经一个时期,内蒙古发展依靠矿产,虽然经济增速很快,但让草原千疮百孔、伤痕累累。谈到这个话题,习近平语气严厉:“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留下了很多后患。”
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怎样把这道绿色长城构筑的更加牢靠?”这是内蒙古发展面临的大问题。
“我认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有代表性,可试验、可复制、可推广,我建议将内蒙古纳入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先行先试,打造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北方样本’。”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亚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今年提案关注的“关于支持内蒙古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议”和“乌梁素海河湖连通提案”,被内蒙古代表团列为了全团建议。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是“三北”地区重要的生态防线。
习近平一直牵挂着祖国北疆内蒙古,2019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就提到“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今年又再次强调,可见内蒙古生态建设对自身乃至全国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
“我们一定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切实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希望,转化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在2019年的内蒙古代表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作出庄严承诺。
定调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内蒙古有着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呼伦贝尔草原、我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呼伦湖。全区草原和森林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2%和7%,水面、湿地面积位居全国前列,保留着大面积的原始生态区域,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荒漠化和沙漠沙化土地集中、危害严重的省区之一。
“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习近平在参加2019年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习近平指出,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非煤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19.7%、8.2%”;
“截至目前,全区有52家矿山企业被自然资源部列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有191家矿山企业列入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
“据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全区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分别减少625万亩、515万亩”;
“内蒙古森林面积3.92亿亩,森林覆盖率22.10%,森林蓄积量15.27亿立方米,增加1.82亿立方米,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双增长’”……
这是今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通报的一组生态文明建设数据。
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