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铆足劲不信不脱贫(会后探落实·保民生③)(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6-17 07:26:12
浏览

  怎么办?见到村民,李纪煌就安抚大家,提振信心。同时,李纪煌还兼任村里旅游公司负责人,深知恢复人气才是当务之急,于是召集公司管理层一道想法子、谋出路。

  一方面,公司决定让利游客。从3月1日起到4月30日,景区和游乐项目门票一律七折;对所有医护人员,今年内免去景区门票;对于支援湖北医疗人员,今年内免去景区和游乐项目门票,不限次数。另一方面,公司决定“不等不靠”,走出大山找市场,为田溪村做宣传。3月,乡亲们跑遍了湖南的14个市州。多措并举,成效显著。到“五一”小长假,村里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5月以来,游客数量已超过去年同期。”李纪煌说,旅游快速回暖,也倒逼着乡亲们提高服务档次。

  “还得让游客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唤起他们的乡愁。”罗铿在庭院一角开辟出小花园,精心点缀铜钱草、兰花等草木,小院变得郁郁葱葱,清新雅致。对于未来,他信心满满,“去年,我家的民宿收入达到10万元,今年也力争能有这么多!”

  贵州毕节箐营村:

  产业做大做好

  尽早脱贫摘帽

  “人手还够不够,好好按标准种了没?”“放心吧,出不了岔子!”

  前阵子,在苏鹏的“严密监督”下,村里420亩土地,陆续种上了芋头。这两天赶上了芋头苗破土,他更闲不住了。每天都抽出半小时,专门到地里转,发现缺苗就赶紧补上,“这关系着贫困户的收入,一刻不能大意。”

  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松林坡乡箐营村,苏鹏已连续当了10年村支书。干了这么久,他第一次觉得离脱贫这么近。箐营村地处黔西北乌蒙山深处,海拔1970米,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占了83.41%。去年初,村里还有191户1116人的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70.6%。

  “产业,还是得靠产业。”苏鹏觉得,村子脱贫、发展压根儿离不开这个根本。2019年,他联系上了市农投公司,准备联手发展高效农业。没想到,落实起来,难度不小。

  最大的困难是,村民转不过弯儿来。单家独户的小生产状况,村民不愿改变。为了扭转这种想法,苏鹏只好通过院坝会、进组入户,不停地磨。

  历时一个多月,大大小小18次会,140多户贫困户流转了315亩地。“村里成立合作社,组织贫困户统一种,公司统一卖。”苏鹏介绍,去年种蔬菜,今年种芋头,“跟着市场和气候条件走,及时调整种植结构。”

  只要基地缺工,贫困户杨光全就抢着报名。“一天80元,大伙儿争着去。”去年一年,算上土地流转费、务工费和年底分红,杨光全到手有8000多元,“挣了这么多钱,真是高兴。”

  同样是在2019年,箐营村又办起了第一个村级企业——蛋鸡养殖场,两期项目共超过14万羽,效益覆盖所有贫困户。

  “村里建有‘积分超市’,村民通过参加集体劳动、环境治理等获得积分,根据积分参与产业分红。”苏鹏想,绝不能养一个懒汉,要调动大家积极性,靠双手脱贫致富。去年底,仅养鸡这块,户均分红超过1000元,预计今年能超过3000元。

  有了产业,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目前全村仅剩17户未脱贫。

  眼下,村里又流转了1000亩地,准备发展中药材,“鸡蛋不能都放一个篮子里,得根据实际,发展多元化产业,降低风险,稳定增收。”苏鹏表示,“箐营村会做大做好产业,尽早脱贫摘帽。”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17日 1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