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进博会如期而至,看看外企们为了“中国机遇”有多拼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20-11-04 00:00:00
浏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侯隽、陈一良 | 上海进博会现场报道

  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在上海举行。   

  在世界经济被疫情阴霾和衰退乌云笼罩的背景下,进博会这抹来自中国的亮色“如期而至”,全球瞩目,备受期待。

  进博会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展会,由于疫情原因,今年绝大多数大型国际展会都延期或取消了,全球跨国企业经营活动都因此受挫严重。

  今年进博会能够如期举办,意义非凡。它向世界传递“中国信心”,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活力,为全球商家分享“中国机遇”。这里不仅汇聚全球好物,搭建合作平台,也将剧透产业前沿新动向,预见未来美好生活。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雨菲

  特殊时期的进博会,不变的中国承诺

  “共天地、同风雨、聚进博、享机遇”,十二个字的第三届进博会主题,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与世界共享“中国机遇”的信心。中国正在以“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给全球企业吃下定心丸,而全球企业也纷纷投出了对中国的“信心票”。

  “展览规模更大,参展企业质量更好,展品展览水平更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如是总结第三届进博会的新亮点。疫情没有停下进博会的脚步,更没有影响进博会“越办越好”。

  据悉,本届进博会总展览面积比上届扩大近3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14%,共设置食品及农产品、汽车、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六大展区。同时,结合全球热点和行业发展趋势,还新设了公共卫生防疫、节能环保、智慧出行、体育用品及赛事等四个“展中展”专区。

  近50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首次参展,数百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将进行“全球首发、中国首展”,当然也有很多细分行业中的“隐形冠军”,“抢位”来进博会大秀肌肉。

  此外,此次进博会还实现了场馆5G全覆盖,防疫机器人、全系远程诊疗、VR全场景直播等黑科技可以完美展示,“屏对屏”与“面对面”结合,“云端握手”成为新潮流;而且全流程防疫毫不放松,无纸化通关、一体化安检、智能化测温一应俱全,保障了安全放心的展会环境。

  对于参展商和采购商来说,这一届进博会是“一位难求”和“一票难求”。据第三届进博会组委会透露,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回头率”超过70%,更有近百家参展商已连续签约未来三届,为确保将来“万无一失”,提前预定抢位。

  而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特殊形势下,第三届进博会主动调控了参展参会人员规模,并重点邀请有明确采购意向的专业观众。虽名额不多,但各地采购商报名十分踊跃,共组建39个交易团、近600个分团,注册单位11.2万家,采购商注册人数达到40万人。其中,年营业额10亿美元以上的达2238家,年进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有近1400家。

  作为连续三届进博会最大的日化展商,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的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费博瑞(Fabrice Megarbane)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对于今年进博会的如期举办感到非常兴奋,“这表明了中国以开放和共赢的精神在推动全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决心,向世界传递出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信号,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费博瑞透露,欧莱雅旗下多个品牌以及众多前沿美妆科技应用,都是在进博会完成中国大陆首秀后相继进入中国市场,赢得优异市场表现的。今年前三季度,欧莱雅在中国大陆市场实现了20.8%的强劲增长,其中第二季度的增长更是高达30%。

  “没有什么可以改变中国市场在欧莱雅全球战略中的关键地位,也没有什么能够改变欧莱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我们坚信,中国成为欧莱雅全球第一大市场,成为世界未来创新实验室也已指日可待。”

  隔离14天算什么,“中国机遇”可不能错过

  578.3亿美元,这是首届进博会交出的成绩单,而到了去年的第二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攀升至711.3亿美元,增幅超过23%,这些数字让各国参展商看见了实实在在的“中国机遇”。

  而今年的情况就更为特殊,疫情之下,口岸关闭、航线暂停、生产大规模停摆……国际贸易一度非常艰难,甚至遭遇休克。对于众多跨国公司来说,经营生产都严重受挫,这也让他们对“中国机遇”更加渴望。

  10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而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9%,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尤其是刚刚出炉的第三季度数据,经济同比增长4.9%,增速明显加快。而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则显示,虽然今年一、二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速分别为-6.5%、-0.2%,但到了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8.88万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出口5万亿元,增长10.2%,进口3.88万亿元,增长4.3%。

  这些数据也侧面说明了,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之所以踊跃参与进博会,与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密不可分。在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经济还充满不确定性风险之际,率先复苏的中国市场,肯定被全球企业寄予厚望。

  因此,虽然处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特殊形势下,但疫情防控等特殊因素并未消减各国企业的参与热情,很多参展商的全球高层宁愿隔离14天,也要亲自前来参加此次盛会。

  “达能十分看重这个难得的中国机遇。”达能全球高级副总裁谢伟博(Bruno Chevot)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进博会是分享中国稳健经济增长机遇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在当前疫情挑战、世界经贸受挫的背景下,进博会为国内外的企业都提供了新的机遇。”

  谢伟博表示,中国对于达能的业务发展拥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现在已成为达能全球第二大市场,占整体销售收入约10%。

  “当我们听说中国今年将继续举办进博会,感到备受鼓舞。这表明中国已从新冠肺炎疫情中迅速复苏,这是一项令人钦佩的成就。”淡水河谷中国区总裁谢雪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淡水河谷是迄今为止国际矿山中唯一的进博会参展企业,她非常感谢进博会为淡水河谷的绿色矿产品、绿色物流解决方案以及部分创新技术,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平台。

  “进博老友”持续加码中国

  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20多年的美国高通(Qualcomm)公司是进博会的老朋友,已经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

  “进博会是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尤其是在今年这样的特殊时期,更显得有特殊的意义,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经济稳定恢复的态势,也同时展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各国各类企业带来的广阔市场机遇。”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本届进博会上,高通重点了展示其5G方面的前沿技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而5G在数字化建设中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2010年,世界智能手机前10大厂商只有一家中国企业,而现在世界前十大手机厂商中有7家是中国企业,他们都是高通多年的合作伙伴。”孟樸表示。

  在孟樸看来,与很多其他行业相比,高通所处的半导体以及移动通信行业是走在全球化最前端、全球化程度也最为深入的行业之一,对全球化合作的要求非常高。“我们深知,只有与中国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支持合作伙伴的成功才有我们的成功。”

  疫情之下,医疗和健康产业成为了最受关注的热点行业,连续三年参会的罗氏对此感受深刻。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疫情全球蔓延,国际经贸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第三届进博会的如期召开,向全世界展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进博会为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力,是广大外商企业把握中国机遇的最佳平台。”周虹说,“罗氏会将很多早期研发的前沿科技、覆盖多疾病领域的创新产品第一时间亮相进博会,包括在国外已经获批、但在中国还没有上市的药品,希望为提升中国患者的创新药物可及性按下加速键。疾病无国籍,创新无国界。”

  逐步加码的老朋友还有来自瑞典的全球最大家具家居用品企业宜家,宜家中国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安娜•库丽佳(Anna Pawlak-Kuliga)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第一届进博会时,宜家还只是在瑞典国家馆做展示,从第二年开始有独立展台,今年三度来到进博会,宜家再次扩容。

  实际上,宜家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也在逐步加大。2020财年将是宜家进驻中国市场20年以来总投资额最大的一年,将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并将招聘超过3000名新员工。此外,宜家还在许多关键领域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投资,包括多家商场的开业、探索新商场模式和入驻天猫平台等。

  “宜家进驻中国市场已经22年了。中国是宜家在全球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市场,也是最具战略意义的市场之一,中国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而今年‘绿色进博’理念也与宜家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不谋而合。”安娜•库丽佳说。

  “大咖”新朋加入“进博朋友圈”

  除老友外,也有很多“大咖级”新朋友陆续加入“进博朋友圈”,亮相“四叶草”。今年消费品展区展台面积最大的参展商就是一位新朋友,首度参展的日本迅销集团(优衣库母公司)直接签下1500平方米的展位。

  优衣库品牌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优衣库自2002年进入中国,在过去近20年里,成为亚洲第一、全球前三的服装品牌。首次参加进博会,优衣库将通过10大展区、6大服装创新科技,为消费者展示“明日之服”。

  米其林也是首次参加进博会。米其林中国区总裁、首席执行官伟书杰(Kamran VOSSOUGHI)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1月底,在疫情还非常严峻的情况下,米其林就毫不犹豫地决定参加进博会,而且还直接签约三年。

  “进博会是首个专注于进口的国家博览会,这是国际贸易发展历史上的一大突破,更是中国进一步向世界开放市场大门,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是一个重要且令人兴奋的平台。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亟需像进博会这样的平台来恢复经济、增强信心。”伟书杰说。

  还有一些新朋友变成了老朋友。来自日本的化妆品行业龙头资生堂是第二年参与进博会。去年第一次参加进博会之后,资生堂深刻感受到了进博会的影响力之大,所以今年资生堂申请的展位面积较去年翻了一倍,而且今年还在第一时间与进博会签订了三年合作备忘录。

  今年因疫情原因,资生堂全球销售受挫,但资生堂中国的业务率先实现了复苏。资生堂全球CEO鱼谷雅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全世界各国的经济处于低迷的环境下,资生堂中国业务很快复苏,并实现了快速增长,恢复速度超出他们的预期,也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整个资生堂集团的业绩。目前,资生堂中国是资生堂集团海外市场销售的第一名,销售利润也居集团首位。

  当然,无论新朋,还是老友,今年的最大主题词都是“上新”。据记者了解,第三届进博会专设公共发布平台新品发布专区,集中发布“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的优质商品,而新品发布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全球首发。

  肖特集团董事会主席何德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相比去年,我们不仅把展位面积扩大了50%,也将从德国带来更多创新型展品。

  据何德瑞介绍,肖特的创新产品——超薄柔性玻璃肖特赛绚®Flex就是源于中国市场的需求,“通过我们在中国和德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研发出了比人的头发丝还细、可以像纸张一样自由弯曲的超薄玻璃,为各类可折叠电子设备提供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新冠疫苗需求大增,今年肖特的展区也备受关注。因为目前世界上每四个新冠疫苗研发项目中,就有三个采用肖特提供的药品包装材料。而中国已获批进入临床阶段的七个新冠疫苗研制项目,其疫苗瓶材料均采用肖特集团出品的中硼硅药用玻璃,其中部分项目直接选用了肖特制造的“疫苗瓶”。

  “进博溢出效应”加速释放,外引内联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今年10月中旬,习近平主席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而疫情中依然如期而至的进博会,无疑是展现中国新发展格局动向的绝佳窗口。

  实际上,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正在加速释放,进口作为促进国内和国际双循环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纽带,可以把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有机连接起来。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趋势之下,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正“外引内联”,融入“双循环”。

  “我们已经植根中国,成为一家中国企业。”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赫尔曼(Lothar Herrmann)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认为,“双循环”是一种理性和有效的发展模式,“我相信没有一个国家或企业能够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疫情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通过建立一个开放的生态圈,实现共创共赢。”

  谈到三度来到进博会的原因,赫尔曼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帮助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尤其是后疫情时代,一个持续开放的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的积极助力。而对于西门子来说,中国是第二大海外市场,也是我们重要的研发基地和人才来源,更是我们面向未来发展的支柱。”

  而今年,西门子最看重的是中国市场的数字化机遇。“数字化浪潮已经势不可挡,疫情更是加速了数字化的发展,而中国对于发展数字经济早已心中有‘数’,西门子希望一如既往地成为中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最佳合作伙伴之一。”赫尔曼说。

  而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借助进博会的契机链接世界,让“展品变商品”,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天猫进出口事业群总裁刘鹏(花名“奥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阿里巴巴将携手近1000个海外品牌亮相进博会,其中跨境电商天猫国际上的海外品牌将展出1400多款新品。

  在刘鹏看来,全球疫情下,出境游熔断,进口消费加速线上化,抓住中国进口市场机会,对全球品牌来说至关重要。“通过电商平台为全球品牌搭建入华快车道,能够加速进博会展品变商品,持续释放进博会溢出效应。”刘鹏表示。

  今年进博会也恰逢“双11”, 刘鹏表示,这将更大程度上推动海外品牌和商品的孵化和爆发,许多进博会商家的展品提前上架了天猫国际,也有商家现场签约开店,随即商品在双11销售。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线下逛进博会、线上购买体验商品,或直接在天猫国际“云逛进博会”。

  责编 | 杨百会

  版式 | 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