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风波继续:海通证券被自律调查 一周26只债券取消或推迟发行
近日,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泰达控股”)公司债跌幅进一步扩大,其中,“19泰达01”续刷纪录新低,而“18紫光PPN002”也因成交价跌至不足票面价值一成至9.4885元人民币迈向新低。
此前,信用债市场飞出“黑天鹅”。永城煤电高评级信用债违约事件的影响使投资者信心重挫,大量抛售煤企、城投、和地方国企债券,一度引发资金面恐慌。目前信用债市场持续承压,违约事件对市场冲击仍在。
11月18日,交易商协会公告称,近日对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了自律调查,发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相关子公司涉嫌为发行人违规发行债券提供帮助,以及涉嫌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涉及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交易所市场公司债券。协会还表示将对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相关子公司开展自律调查。
对此,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信用债违约事件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债券的信用问题所造成的局部影响。像永煤等高性价比债券直接违约与其评级完全不相称,他们所代表的是之前是信用债市场当中,对于国企和城投等概念的所谓信仰崩塌。
而机构方面认为,短期信用债市场或许还将经历阵痛,但当前债券违约仍是点状风险,不必过度恐慌。但在打破刚兑势趋前,还需坚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思维。
天津泰达控股债券跌幅扩大
在此前一天交易所债市中,多只债券出现大跌,而此次天津地方国企泰达控股也处于近两日连续大跌的尴尬境地。
资料显示,泰达控股成立于2001年12月,注册资本60亿元,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授权行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主要经营领域为金融、实业投资、房地产、公用事业、区域开发、专营领域和高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位居中国五百强企业第300位,天津百强企业第4位。
目前,公司拥有泰达集团、泰达建设等11家全资公司,天津钢管、泰达国际、滨海快速、渤海银行等30家控股公司和泰达发展、长江证券等24家参股公司,其中泰达股份、津滨发展、滨海能源、泰达物流、ST四环、滨海投资等6家为上市公司。
截至11月18日12时,泰达控股公司债跌幅扩大,“19泰达01”跌8.6%;“19泰达02”跌0.82%,报61.5元,均创历史新低;“17泰达02”跌7.1%,报85元。
Wind数据显示,“19泰达01”发行于2019年2月26日,期限为5(3+2)年,当期票面利率5.2%,发行规模与当前余额皆为28亿元;“19泰达02”发行于2019年6月10日,期限为5(3+2)年,当期票面利率5.15%,发行规模与当前余额为17亿元;“17泰达02”发行于2017年8月30日,期限为5(3+2)年,当期票面利率6%,发行规模30亿元,当前余额0.39亿元。
记者注意到,上述三只债券皆为城投债,截至2020年5月28日,三只债券最新评级都为AAA,泰达控股主体评级也为AAA。此前,天津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津联投资控股,100%股权无偿转让予泰达控股。
而对于债市波动,记者也在第一时间向公司发送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前对方尚未回复。针对以上,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程宇对记者表示,信用债违约事件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债券的信用问题所造成的局部影响。投资主体会对具有类似情况的债券甚至于表面看起来相似,实际上并不相同的债券产生恐慌心理出现抛售,因为投资者并不清楚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规避风险就成为现在的选择。
另外,工银国际也曾指出,永煤实质性违约,冲击了市场信心,推动其他煤企债,及其他省份弱资质国企债乃至城投债明显下挫;而国盛证券发布研报称,在永煤等地方国企债券违约之后,信用市场风险显著上升,由于地方国企与地方政府无法割裂的相关性,地方政府的态度决定着事态的发展。
不断有债券“取消或推迟发行”
信用市场风险仍在显著上升。11月17日,东旭光电(维权)宣布其中票未能如期兑付;同日,大公公告称,决定将华晨集团主体信用等级调整为CCC,评级展望维持负面,“17华汽01”、“18华汽债01/18华汽01”和“18华汽债02/18华汽02”信用等级调整为CCC。
而紫光集团因13亿私募债违约,中诚信国际将紫光集团主体信用等级及三只个债债项等级由AA调降至BBB;同时,20永煤SCP003本金兑付尚在悬而未决之际,由于公司流动资金不足,分别应于11月22日、23日兑付的20永煤SCP004、20永煤SCP007兑付存在不确定性。
另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永城煤电尚有23只存续债券,余额234.10亿元。在发生债券违约事件后,其中20只债券已触发交叉保护条款,余额197.10亿元。
在近期债券违约事件的连环冲击下,部分企业再融资已明显受到影响。除了煤炭行业何时恢复正常发债节奏尚不明朗外,财务状况较差、传统产业以及一些弱资质的城投债也出现发债困难。
Wind数据显示,永煤事件后的一周内(11月11日-17日),已有26只信用债取消或推迟发行,面值总额达到265亿元。除了取消发行之外,还有多数在发行的债券被迫延长募集时间。这其中,数城投债、煤炭债居多,其中河南金额为18亿的“20豫交运MTN007”已取消发行。
“投资者对于新进的债券将会更加注重发行人的基本面,更加注重于对基本面的分析来进行信用定价。”程宇对记者说,“所以当发行人的资质不佳,质量欠佳时他们所面对的发行成本将会提高这种成本未必是他们能够接受的。因此也就有大量的债券会取消发行。现在事件应该是一个开始,这是我国信用市场当中长期信用扭曲的矫正回归过程。”
受近期多起信用债违约事件影响,短期信用债市场将进一步分化。其中高风险个债走势已显分化,18日,清华系旗下的“16清控02”现涨逾6%,“18国微01”小幅翻红;苏宁易购存续债“18苏宁05”、“18苏宁04”,“18苏宁02”、“18苏宁01”小幅下跌。
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对市场的流动性冲击可控,但信用债市场加速分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短期内市场可能还是信心不足,主要看后续违约处置情况。”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卜振兴对记者表示。
“具体来说,首先是债券利率会有明显波动以及信用债会出现明显分化,”卜振兴进一步指出,“同时部分区域和行业债券发行会受到影响,取消发行情况会增加,发行价格会有所上升;而部分踩雷的资管产品会出现净值回撤的情况,面临赎回压力。”
另一方面,由于信用债市场近期出现的多只债券相继违约,一向被认为“收益稳健”的债券基金也受到了冲击。据统计,截至11月16日已有183只债券型基金跌幅超过1%,52只债券基金跌幅超2%。而近期信用债风险事件甚至也引发了市场对险企资产端担忧。
但也有研究机构表示,近期出现的信用风险事件目前尚不能判断为系统性风险,仅为单体风险的叠加。浙商证券指出,2020年截至11月,共有110只债券出现违约,违约金额约1262.83亿元,违约金额和去年同期相差不多,但是首次违约主体只有23家,较2019年同期的37家有较为显著的下降。
11月17日,发改委表态称将从三方面发力应对企业债风险及违约处置。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总体看企业债券的风险防范情况较好,今年未发生违约情况,累计违约率处于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最低水平,违约处置率处于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最高水平。孟玮表示,下一步在应对债务风险以及违约处置方面,将重点在加强监管、强化协同、抓早抓小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投资方向,江海证券指出,目前在多空因素较为平衡的情况下,债券市场表现的较为僵持,利率高位窄幅震荡,这可能也是利率寻顶的表现之一,对于配置机构,建议继续积极配置,交易则空间不大,快进快出;华创证券指出,债市收益率对于部分负债稳定的机构已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不过配置盘力量的强弱仍取决于央行对于流动性的投放节奏和结构,以及机构负债的稳定性。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