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扶贫路径: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兰州12月25日 (记者 丁思)“脱贫攻坚”是西部甘肃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任燕顺24日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全省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甘肃扶贫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甘肃是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困难的省份。2013年,该省共识别认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2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村6220个。甘肃86个县市区中,被列入贫困县的共75个,其中58个县被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7个县属于插花型贫困县。
甘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建档立卡的552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18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6.5%下降到9.6%,58个片区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94元人民币。2017年申请摘帽的皋兰县、崆峒区、正宁县、两当县、临夏市、合作市6个片区贫困县经国家专项评估检查,达到退出条件,已经省政府批准退出,七里河区、凉州区、民勤县等12个插花型贫困县(区)经省级验收批准退出;今年预计有18个贫困县(片区贫困县14个,插花型贫困县4个)将申请摘帽退出,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8年1月,甘肃宕昌县易地扶贫城区集中搬迁户的新房。(资料图) 殷春永 摄
“围绕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建立起了全省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大数据精准管理系统。”任燕顺说,该省每季度开展一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建立省市县三级行业部门与扶贫部门之间数据共享比对机制,确保应纳即纳、应退即退,在中央对甘肃2017年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检查中,甘肃识别准确率为98.9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3个百分点,全省精准识别由基本精准到比较精准转向更加精准,为制定和落实精准扶贫各项政策举措树立了清晰的攻坚靶向。
围绕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任燕顺说,突出到户到人这个核心,制定完善“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因户因人研究制定了“点穴式”的脱贫和帮扶举措,让干部明白怎么帮、群众知道怎么干,强化各类扶贫资源使用的“精准滴灌”,成为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的时间表、作战图和责任状。
对于脱贫路径上,甘肃则结合当地实际,开拓旅游扶贫、商扶贫、光伏扶贫等扶贫新业态,在全省深度贫困村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扶持发展“扶贫车间”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对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给予奖励,有效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对接落实“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举措,找准行业扶贫政策项目与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需求的结合点,把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分解落实到产业、就业、搬迁等具体措施上,分解到年,精准到人。
与此同时,任燕顺还提出,对照脱贫目标和标准,甘肃脱贫攻坚最艰巨的任务在深度贫困地区,最困难的是深度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主要表现在贫困户稳定持续增收基础不够牢靠;贫困村道路建设欠账较大;基本公共服务亟需加强;观念转变上还需要持续加力。
对此,任燕顺介绍说,甘肃将突破深度贫困堡垒。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特殊倾斜支持,坚持工作力量优先摆布、资源要素优先配置,做到项目资金倾斜、帮扶力量倾斜,组织引导各级各方面瞄准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聚焦聚力打好歼灭战。
其次,拓展稳定增收渠道,在今年基本实现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消除“空壳村”的基础上,完善落实“一户一策”,进一步明确产业主攻方向,拉开架势构建产业体系,强化品种技术支撑,畅通产销对接,健全落实“3+1”农业保险保障体系。提高“三保障”水平。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对已摘帽贫困县、退出贫困村和脱贫人口实施跟踪和动态监测。抓紧抓实问题整改。持续深化作风治理,加大力度实施“精神扶贫”工程,推广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和成功模式,激发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