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登江:人过八十尚能饭 愿为国防献终生
马兰是我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这片土地见证了太多的风云过往。在众多的奉献者中,有将军、有科学家,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
这位老人名叫乔登江,也是马兰人中的一位,他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核试验专家,也是一位实至名归的两弹功臣。他的一生可谓富于传奇色彩:9岁为躲避日军轰炸失去右眼;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36岁投笔从戎奔赴罗布泊;60岁因癌症摘除一只肾脏;69岁当选工程院院士;84岁时老人写下:人过八十尚能饭,愿为国防献终生。2015年5月8日,87岁高龄的乔登江走完了他杰出而传奇的一生。
清明时节,乔登江的小儿子乔林再次来到位于老家江苏高邮菱塘乡的乔登江院士事迹展览馆,遥祭长眠于戈壁大漠的父亲。虽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是走到父亲母亲的这张结婚照前,乔林还是停住了脚。
乔登江儿子 乔林:1960年妈妈从苏联回来,1963年(爸爸)一下调到马兰去工作,爸爸那时候义无反顾就去了,妈妈当时当然是希望爸爸能够陪在身边的,但是她也知道爸爸是一个不能离开事业的人。
乔林说,当时家里人都不知道乔登江要去哪里,要去做什么,而且这一去就是25载。1963年,全国共有24位年轻的专家被抽调奔赴罗布泊,为建立新中国核试验基地、进行首次核试验做准备, 36岁的乔登江就是其中的一个。就这样乔登江投笔从戎,从“人间天堂”苏州来到“死亡之海”罗布泊。
中国工程院院士 某基地原研究员 乔登江:那个时候条件实在是差,现在是计算机微机,那个时候靠手算,靠手算就要拉计算尺,然后我还跑到上海来买那个手摇(计算机),我印象非常深,飞鱼牌的计算机。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就在人们尽情欢呼之时,时任基地研究所理论预测组组长的乔登江却顾不上这些,他走向指挥所,几位专家正在论证是否是真的核爆炸。
乔登江学生 王建国:后来几位老同志都告诉我,他说这个东西肯定是核爆炸,因为大家都可以看到爆炸以后有烟云,起来以后他从烟云的速度高度,是可以判断的,他从现象学的角度去分析,还是很了不起的。
理论研究离不开数据,为了详细了解核试验爆后放射性分布规律,乔登江和他的战友们冒着危险,一次次冲进核爆后的爆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 某基地原研究员 乔登江:吃点剂量做点牺牲还是值得。
某基地原研究员 乔登江助手 朱焕金:能进现场那都是很光荣的事情啊!
第一次原子弹爆炸、第一次原子弹空投试验、第一次导弹核试验、第一次氢弹爆炸试验,所有这些第一次乔登江都亲身参与,他成为参加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 某基地原研究员 乔登江:我总是有一个想法,(我们)积累了那么多的技术成果和数据,不把它归纳出来给后人做参考,哎呀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