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中国是欧盟可信赖的伙伴 不是防范对象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4-10 10:35:12
浏览

  中国是欧盟可信赖的伙伴,不是防范对象

  当地时间4月8日,李克强总理乘专机抵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席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这是李克强总理今年首次出访,也是中欧之间又一次重要高层交往,体现了中国外交对欧洲方向的高度重视。

  关于此次会晤的重要意义及当前中欧关系的热点问题,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日前接受欧盟媒体“政治家”网站采访时作出了权威解读。  

  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是中欧双方进行战略沟通的高层平台,为深化中欧关系、推动对话合作发挥了重要战略引领作用。张明表示,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是本届欧盟机构任期内的最后一次,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中欧双方都希望通过这次会晤,把健康良好的中欧关系延续下去,带到新一届欧盟机构,同时对外发出中欧增进政治互信、加强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等积极信号。

  关于此次会晤的议题,张明表示,中欧合作内容丰富,自去年第二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以来,中欧间的重大合作议题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对此我们感到欣慰。例如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双方交换了负面清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中欧领导人会晤必将为谈判注入新的政治动力,为最终达成一份高水平和平衡的投资协定奠定坚实基础。地理标志协定谈判也是中欧双方的重要议程,去年以来相关谈判取得了重要进展,双方都有雄心在不远的将来取得突破。

  张明指出,谈判是双方的事情,不是一方指使另一方,而需要双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就如同两人同划一艘船,需要劲往一处使,如果只有一方划桨,另一方待着不动,船就难以前行,只能原地打转。所以,我们要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指责,这对双方合作都有好处。

  关于世贸组织改革,张明认为中欧双方都非常重视,为此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并已经举行两次正式会议,就上诉机构改革等问题提出了两份联合提案。双方还就提高世贸组织运行效率、透明度、电子商务等一系列议题进行讨论。

  近期,欧盟各界密集讨论欧中关系及其对华政策。张明表示,对此我们持乐观态度,这说明中欧双方都对彼此给予足够的重视。欧盟在今年3月出炉的涉华政策文件中,将中国定位为“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张明用“三顶帽子”的形象比喻作出了回应。他说,在欧方的这份文件中,中国被戴上了三顶“帽子”。第一顶“帽子”是“伙伴”。对于这一定位,双方有明确共识。早在2003年中欧就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促进了世界发展繁荣,它所蕴涵的全球性和战略性正日益凸显,为双方高度认同。第二顶“帽子”是“竞争者”。中欧在经贸领域不乏竞争,合作与竞争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中欧之间的竞争是良性竞争,可以激发创新与市场活力,带来更多合作机遇,把蛋糕做大,最终实现共赢。对此,我更愿意称之为“合作型竞争”。第三顶“帽子”是“制度性对手”。对此我们不能苟同。中欧历史文化、政治制度、治理模式不同,这是事实。我们的世界是存在多样性的,各国发展道路千差万别,没必要分出高下,更不能强求一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中欧建交44年的实践证明,双方的差异,即使在冷战期间也没有让中欧成为对手,且没有影响双方互利合作与共同发展。中欧之间长期秉承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精神,这种精神应当坚持下去,这比将彼此视为对手要好得多。

  关于中欧经贸合作与摩擦问题,张明表示,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的“压舱石”与“推进器”。中欧过去几十年的经贸合作是开放、包容与互利的。2018年,双方贸易额突破682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欧盟连续15年保持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么大体量的合作,一定是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不可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中欧关系日趋成熟,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遇到分歧摩擦时,双方都愿意通过双边友好协商或者多边方式加以解决,这与某些国家的做法不同,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