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 共筑绿色家园(3)
居民生活方面,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增加到35个,2018年新完成“煤改气”“煤改电”改造480万户;全国新增一批污水管网和处理系统,城市黑臭水体逐步变清变“靓”。
“凡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好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不会因生态环保而迟滞,反而更具活力、质量更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
2017年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时指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
将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河长制、湖长制为破解中国的水问题注入新活力。
到2018年,全国共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30多万名、四级湖长2.4万名,设立村级河长93万多名、村级湖长3.3万名。百万河长、湖长“上岗”,河湖健康有了守护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相继制定了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出台实施;
——国家公园体制、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排污许可、河(湖)长制、禁止洋垃圾入境等环境治理制度加快推进。
山水不言,自成风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越来越多。
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绿色发展,没有人是旁观者。
一有空,马房村村民徐明就从县城回村里转悠。“舍不得!”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他做梦都惦记着这里。
马房村在云南省澄江县的抚仙湖畔。抚仙湖,这个美丽的高原明珠是全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一度,矿山开采、机动船捕鱼、农业面源污染,让这潭清水面临水质恶化风险。
为了让出生态空间,2万多人要从世代生活的湖边陆续搬走。如今,徐明的老房子已变成湖滨湿地,只有他亲手栽下的那丛翠竹依然挺拔。“看到竹子,就知道家在那里。”他说。
亿万中国人,正在用行动刻画出自己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绿色足迹。
2016年9月3日,西子湖畔,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召开前夕。
杭州西湖国宾馆如意厅,蓝色背景板上用中英文写着“从巴黎到杭州 应对气候变化在行动”。习近平主席亲手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中国批准文书,递交到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手中。
“中国倡议二十国集团发表了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率先签署了《巴黎协定》。中国向联合国交存批准文书是中国政府作出的新的庄严承诺。”习近平主席说。
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出号召:“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责任已经落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
这是中国人身体力行的绿色实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推广绿色出行……
中国这种执着的绿色追求,越来越被世界关注。
在曾被称作“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原本黄沙漫漫的恩格贝成了生态示范区,绿林萦绕、流水潺潺,一片片苜蓿散布其间,136座温室里种着各种瓜果蔬菜。原本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如今成了沙漠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