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上海温度 《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将于5月1日起实施(2)
据悉,上海社会救助并非一次申请,终身享受,要根据困难家庭的人口、收入、财产的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条例》也对救助的“退出机制”作出了明确规定。
鼓励社会力量:一人有难、众人相帮
值得一提的是,该《条例》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这也是上海社会救助工作的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社会力量比较成熟、公益氛围也十分浓厚。
比如,入选了2018年全国十佳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案例的上海静安区民政局大宁街道“桥”计划——多重需求家庭综合服务项目,项目其中一个亮点就是整合多方资源。大宁路街道处于中部发展地区,低保数量在该区范围并不多,然而在日常救助中,一些处于边缘困难家庭以及有着多重特殊困难家庭人员数量却不少,这部分群体由于处于政策边缘得到的帮助有限。如何解决这部分多重困境家庭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专业、可达、具有持续性成效的服务是救助工作探索的重点。自2008年起大宁路街道通过公益招投标方式,委托专业社会组织先后开展了“慈善蓝纽带”、“拥抱生命”、“多重需求家庭综合服务”等针对一些社区边缘困境人员的救助项目,为辖区500户困境家庭和个人提供了服务。
此次,《条例》明确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社会救助工作,这也为进一步整合利用社会资源,丰富社会救助服务供给,满足救助对象多样化需求留下了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