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东和中国天眼(4)
“麦哲伦说,我们将开始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航行。我们中间有些人会葬身大海,不可能所有人都回来。但是,我们将会证明,地球是圆的。”
南仁东鼓掌,一个人的掌声。
接着,南仁东把他的学生和团队成员集合起来,开了一个大家印象深刻的会。他说:“FAST立项,不意味着胜利,我们只是刚刚出发,就像哥伦布、麦哲伦刚刚出发那样,前面还会有想象不到的风浪。但是,我们FAST团队,正向宇宙的深度进军,这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远航。我们将去证明,人类的探索,可以到达一百多亿光年以外。”
自 信
张海燕曾这样评价她的博导南仁东:“南老师总说他是悲观主义者,可我们觉得他是理想主义者。”我想这二者都存在于南仁东身上,构成了他的力量。
南仁东从内心深处找回了“自力更生”,他找回了真正的自信。这包括,即使你有气吞山河的自信,但你仍然要懂得重视面对的重重困难。
在现实中,这个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一经决定由我国独立自主来建设,就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全国踊跃参与这项大科学工程建设的有近200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他们迸放出的研发力量,以及地方政府领导的人民群众的力量,都在“自力更生”的旗帜下,瞬间被极大地释放出来。
2008年12月26日,中科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在大窝凼共同举行FAST工程奠基典礼。2011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
这期间,FAST在索网上遇到了一个极大的技术难题,寻遍世界同类顶级技术,都无解。如果不能及时攻克,对整个工程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南仁东投入研究,失眠连着失眠。
“安眠药吃少了睡不着,吃多了闹钟都不管用,必须有人守着时间负责把他叫醒。”
“那些日子,南老师的头发,每一根都是竖着的。”南仁东的学生们这样描述。
在南仁东亲自投入和指导下,全国多家科技企业协同攻关,历时一年半,经过了近百次的试验和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有用的。”南仁东一次次研究失败的原因,不是沮丧,而是研究得入迷。终于,这项世界性的难题得以攻克,并达至世界顶尖水平。
2015年3月,南仁东病倒了,肺癌晚期。这一年他70岁,手术后身体虚弱,嗓音沙哑到说话都困难,断断续续。这年秋天,他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工程。此时,同事们只有贴近他才能听清其声音。
2016年9月25日,是中国科学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天眼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启用典礼。
此前,南仁东因病情再次加重,被送回北京治疗。但在典礼的前一天,他又从北京飞到贵阳,于24日下午到达天眼基地。南仁东奔波了一天,同事们早早在综合楼前迎接,要他赶紧先去休息一下。但是,南仁东还没有看到这个巨大望远镜完全建成后的模样,他执意要先去看看。
没有人能够阻止南仁东。“我的安全帽呢?”他的声音更小了。
有人跑去拿来了安全帽。南仁东戴上后,人们看到他兴奋而威严的表情,俨然像一个将军。
小车把南仁东带到了FAST近前。他下了车,同事和学生要护送他,这是情理中的事。但是,大家完全没有想到,他阻止了众人:“你们就送到这里,让我自己走过去看。”
“我们陪你过去看。”南仁东的博士生说。
南仁东平静地摆摆手,他已经热泪盈眶了。
南仁东没再说什么,转身就朝FAST走去,仿佛有一道不可抗拒的命令,大家止步看着他前行。
2016年9月24日,中国贵州高原黄昏的夕阳又大又圆。戴着安全帽的南仁东一步一步向FAST走去,身后只有紧紧跟着他的那只狗——凼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