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未“燃” 文物安全永远从“零”起步

光山新闻网 王林 2019-05-07 03:11:39
浏览

  据中国消防消息,5月1日0时至4日14时,全国未发生较大火灾。节日期间,全国各级消防救援队伍紧盯文物古建筑等场所的风险隐患,共组成检查组1.3万余个,发现整改火灾隐患10.5万余处。

  防范火灾事故,历来是文物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火灾是危害文物安全的主要因素,文物建筑和博物馆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无法估量。”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长陈培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文物安全工作永远从“零”起步,各地要切实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避免文物火灾事故发生。  

  火灾猛于虎,防范最重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近7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文物建筑达40余万处。在北京建筑大学历史建筑保护系讲师齐莹看来,中国古代建筑多为土木、砖木结构,相对砖石建筑而言,土木建筑耐火等级低,一旦起火极易迅速蔓延。

  2018年9月,国家文物局联合应急管理部、文化和旅游部,开展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据统计,此次大检查中,全国各地检查博物馆和文物建筑71389处,发现10大类火灾隐患和问题101226项,已完成整改93168项,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单位70余家。

  “从大检查来看,电气火灾隐患尤为突出,因电气故障引发的文物建筑火灾事故占比超过50%。”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安全监管处处长常金国在分析火灾事故诱因时指出,诱发文物火灾事故的因素繁多,其中,电气故障是文物火灾的最大诱因。

  “我们一直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工作,加强文物单位火灾预警和灭火装备建设,推进文物单位安全管理标准化,多措并举,不断增强文物单位安全防护能力。”常金国说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常金国认为,要大力开展文博领域消防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应用,把安全用电装置、火灾报警设备、灭火设施等文博单位专用消防装备研发工作,优先纳入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示范项目,组织专门力量加快研发生产,选取重点文物、博物馆单位试点成熟后推广应用。

  与此同时,为给基层文物单位实施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常金国指出,要从制度建设、专项规划编制、设施设备配置、新技术应用、源头管控和消防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要求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