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医养结合”落地难需打组合拳(2)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按照国家对创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规定,可以说,“门槛”很高。如开设50张床位以上的,必须拥有1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护士12人以上。这些“硬指标”达不到,根本拿不到地方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的批文。
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教学部主任谢斌教授的话来说,“现在,高层次专业医护人才,别说这些民营‘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难以招到,就连一些私立医院和从事培养医护人才的教育单位也很难引进。” 谢斌告诉记者,几年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就关注大健康产业发展。为了满足未来大健康产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在调整专业中,专门设立三年制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当前,亟待解决“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人才的严重不足问题。
多措并举破难题,提供全面系统专业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医养结合”,不但要体现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同样要做到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存在和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决不能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突出问题导向,重点从政策、人才等方面,多措并举破解难题。
“目前,送到我们‘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的老人,并不是危重病人,绝大多数是长期患有慢性病,或者失能、半失能,家里难以照顾的老人。假如说,完全按照乡镇医院以上要求配置,‘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的‘压力’,确实非常之大。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实际需求出发,制定更合情合理的标准和管理机制。”沈建新说。
洪宵建议,“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是一个新生事物。要通过深化产学研结合,来共同培养医护人才,解决医护人才不足、医护人才素质偏低等现实问题。同时,要善于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医疗与服务能力,实现运营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精准化,推进医养结合走向高质量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