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代表畅谈自强追梦人生路
拥抱伟大时代 共享美好生活——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代表畅谈自强追梦人生路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题:拥抱伟大时代 共享美好生活——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代表畅谈自强追梦人生路
新华社记者王鹏、罗争光
“虽然没了双手,但我还有双腿,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虽然失去光明,但只要心中升起太阳,我的世界依然五彩缤纷。”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战士杜富国的发言,引来一阵又一阵掌声。
16日,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大会代表,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勉励他们再接再厉,为推进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因在扫雷行动中失去双手双眼的杜富国作为获奖代表在大会上做了发言。“这次受到表彰觉得无上光荣,听了其他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代表的发言,很受震撼,深受教育,也深受鼓舞。”杜富国说。
在失去双手双眼后,杜富国为了能够独自洗漱,学会了在黑暗中默默记住身边物品的位置;为了重新学会写字,一遍遍用双臂夹着笔在纸上练习。“我要向所有关心我的人说一声谢谢,那一句句‘富国挺住、加油’,正是我不断前进的力量。”
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的四川大学学生彭超,6岁时因触碰高压电线失去双臂,面对终身残疾,选择迎难而上。他用脚练习写字,2015年考入四川大学法学院。因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彭超与诗词结缘,并在2016年春节期间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夺得第一期擂主。
“用坚定强大的内心和坚持拼搏的勇气,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6日下午举行的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彭超如是说。
自强不息、顽强不屈、奋发进取、追梦圆梦是残疾人奋斗精神的最好诠释,而他们的前进之路,同样离不开社会各界关心与帮助。
青岛的助残志愿者宋桂华和母亲携手组建了“笑姐”爱心助残团队,通过与青岛市残联合作,将城市居民的闲置衣物,根据受助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精挑细选,打包装箱,再面对面送到农村特困残疾人家庭。“一件旧衣,在咱们看来不算什么,但对残疾人家里却是雪中送炭。”宋桂华说,“每当将一件件合体的衣服穿到他们身上时,听到那一声声‘感谢党,感谢政府’的话语,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作为受到表彰的助残先进代表,现年94岁高龄的指挥家曹鹏长期以来关注孤独症孩童,他在2008年成立了“天使知音沙龙”,通过音乐、文化、技能等课程帮助孤独症孩子康复。“孤独症的孩子也是懂得爱的,当他们拥抱我的时候,我觉得像是全人类在拥抱我。”曹鹏说。
“广大服务残疾人的工作者、志愿者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和无悔青春,为社会树立了榜样。”一名省残工委主任说。助残人士的感人事迹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芒,而不少受到帮助的残疾人士也将“回报”作为自己的人生理念。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的老师刘芳2007年因视网膜色素变性双目失明,由语文老师转型做心理辅导老师,承担起学校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工作,至今,已为2万多名中小学生、2000多名学生家长提供了免费心理咨询服务。“我的眼睛从光明走向了黑暗,我的心灵却从黑暗走向了光明。我觉得我挺有价值的。”
彭超谈到自己的理想时说,希望能考上四川大学的研究生,在未来成为一名律师,“我希望能从法律的角度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