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性教育:夹缝中求生存(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07 10:34:11
浏览

2017年6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内容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

在学生中,性教育课程往往是“秒选课”。

王存同从2009年开始在中央财经大学开设《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课程,至今已经坚持10年,每年这门课都是该校选课学生最多、受学生欢迎程度最高的通识选修课。

“基本上是两三千名学生争300多个座位,上课的教室是中央财经大学最大的、有394个座位的教室。”王存同介绍说,每次上课,学生们有坐在地上,有站在过道里的,甚至周围高校的学生也来旁听。

学生对这门课的反馈也非常积极。他们不但为课程鼓与呼,而且还创办了“藏经阁无秘事”公众号,写下自己的收获和心得,大力推广该课程。

在福建师范大学,江剑平从2001年开始开设性教育课程。截至目前,该校线下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超过3万人。2015年2月,该课程陆续在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上线,4年多时间已有11万余人选修。此外,江剑平还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给西部的大学生上课,均受到热烈欢迎。

首都师范大学1993年开始开设性教育公共选修课,至今已26年。1996年开设性教育辅修专业。1997年性教育公选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我们常说性教育难,难在‘老大拦’。”彭晓辉说,这个“老大”在宏观层面是政府主管部门不作为,中观层面是学校领导不支持,微观上是不明真相的家长不理解。

对大学领导层来说,学生的稳定和安全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些学校领导担心性教育可能会带来负面问题;有些人认为大学生本来不懂什么是性,讲完性教育课程可能会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大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和疾病感染率都上升;有些人则将性教育误解为唆使教育和教唆教育。在专家们看来,这些观念都是对性教育的误解。

“有些大学领导对性教育的认识有一些偏差。他们认为性教育就是纯粹的生理和性行为教育。”张玫玫解释到,实际上,大学开展的性教育课程,其目的都是使它的授课对象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成为健康、自信、快乐的人。

部分家长也认为,我的孩子进入大学是去学习的,不是去接受性教育的,即使性教育课讲得很好,但会给孩子提供一个破窗效应,鼓励孩子尝试性行为,会把孩子带坏。

强大的观念桎梏,让大学性教育面临各方面约束和舆论谴责。王存同无奈地说,很多人对大学性教育并不了解,“他们不是听过你的课才进行批评,而是听到你在谈性,就先入为主地认为那一定是黄色、淫秽、不健康的”。

事实上,我们现在身处的已经不是一个封闭的社会,而是信息化的社会。从哪里得不到性的信息呢?

“学生本身已经可以接收到很多鱼龙混杂的信息。科学、规范的知识体系不进入学生的知识内化渠道,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学教育的失职。”彭晓辉将此比喻为:正规的食堂开不起来,学生就会到路边摊去吃饭。“很容易营养不良,甚至吃坏肚子。”

星星之火

其实,很多高校开设的性教育课程,体系完备,价值观积极向上。

比如,中央财经大学的性教育课程贯穿着对个人、家庭、社会的爱,以爱为基础,实施性与生殖健康的教育。从生理、心理、法律、医学、社会学等角度,阐述现代大学生需要掌握的性和生殖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