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陪跑,天文学界“村上春树”终于拿诺奖了(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10-09 09:10:31
浏览

2007年我们在苏州举办过一个系外行星的国际会议。麦耶也来了,我们也给他颁了奖。他在2005年还得过邵逸夫天文奖。在我们这个领域看来,他们得诺贝尔奖是迟早的事。

 

为什么是麦耶和奎洛兹首先发现类太阳系外行星?我个人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技术原因。径向速度的恒星摆动只有几十米每秒,与高速路上的汽车大致相当,而把这个速度放到宇宙中,放在一颗恒星上,其实是非常慢、信号很弱的,所以探测起来很困难。麦耶和奎洛兹的发现不是突然和偶然的,也是经过不断地改良技术和提高精度,积累了很多观测经验才成功的。

 

另外我觉得有一点点运气和科研思路的原因。麦耶和奎洛兹之前,也有其他的团队达到这种技术和观测精度,但大部分人找系外行星的策略不太一样,都是按照太阳系的模型去做的,认为大行星的周期至少是以年为单位,预设了长周期的观念后去观测,所以迟迟没有找到。

 

我不知道麦耶他们是怎么想到的,或许他们也没有预想到。飞马座51b这颗星的一年只相当于地球上的4天,所以他们这一发现的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宇宙观,改变了人们对行星的认识。居然可以有这么一颗行星,它的周期这么短,离它的恒星那么的近,有多近?只有和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1/20。

 

之前人们的思维可能有些固化,麦耶等人突破了这个固化,因此找到了。也正是从他们的突破开始,之后有了上百上千颗系外行星被发现,麦耶等人的成就相当于揭开了系外行星研究的序幕。

 

 

 

《中国科学报》:宇宙学听起来离我们那么远,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教授蔡一夫:

 

对于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今天也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从过去我们从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中寻找涟漪,到今天我们寻找极化信号、偏振信号,其中有一类E模偏振已经被找到了。而未来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实验,是去寻找原初的B模信号,这是和来自宇宙最早期的原初引力波是相关的。

 

很遗憾,由于中国在这方面的起步比较晚,在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我国的天文科学的这些研究也完美地错过了这些伟大的发现。但是今天,中国已经在引力波方面的进行了全面的布局,其中有一块就是对于宇宙原初引力波的寻找。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天文学研究能够迎头赶上,做出重大发现。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刘玉娟:

 

从1995年至今人类已经发现了4千多颗系外行星了。这个发现速度是非常快的。其中利用视向速度方法发现的有700多颗,另外一大贡献是开普勒卫星利用掩星的方法探测到的。包括前几年像“地球表兄弟”、“葫芦娃兄弟”这些发现让大家逐渐了解了系外行星。

 

系外行星的探测在欧美比较热门,很多人在研究,使用了各种仪器和方法去探测。

 

在可居住带内发现类地行星,现在已经有几十颗了。我们想找到这种星,同时利用较高精度的探测设备对大气进行探测,找到是否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成分,比如甲烷,水,臭氧等。这是目前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