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点燃澜沧致富“火花”(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10-14 17:06:38
浏览

竞卖会当天还举办了第三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技能扶贫班”开班仪式,来自澜沧县各村寨的600名村民身着迷彩服集结于竹塘乡蒿枝坝。未来100天里,他们将分别进入“冬季马铃薯种植班”“冬早蔬菜种植班”“林下三七种植班”“茶叶种植加工班”等10个班级中,跟随院士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禽畜圈旁,接受从开垦、种植,到开挖、收获等全过程手把手地指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李天来已经是第4次到澜沧了,当天在一家农家乐搭的棚下,他为近百位学员讲了关于番茄种植技术的“开班第一课”。“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上了农业大学,从事农业教育科研工作,我本身就是一个农民。”课堂伊始李天来的一句话,便瞬间拉近了他与学员们的距离。

将近一个小时里,“台上”李天来充满激情地讲,“台下”学员们挤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听,还有一些没能抢到前排座位的学员趴在棚外的围台边听课。

院士上课学员听得懂吗?“我们讲得很科普,主要是希望学员们了解一些入门知识、各个环节的实用技术。”李天来告诉《中国科学报》,“以技能培训班的方式进行扶贫是长远的,村民们素质提高了,就不会再返贫。”

此次同行讲授第一课的还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我们希望这里不光是脱贫,还得致富,这最终还是要靠当地自我发展。教会农民致富本领,让他们学会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培养乡土技能型、会创新的人才是最根本的。”朱有勇说。

澜沧县雪林乡南盼村的村民魏玉嘎是第三期冬季马铃薯种植班的学员,她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村还没人种植马铃薯,听了课之后了解了一些知识,我想要学会更多技能回去种植,希望我们那里也能像大塘子乡一样走上富裕的道路。”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过去两期“院士专家技能扶贫班”已培养了840名学员。彭磊就是第一期学员,他的同学们不少当了老板和致富带头人。老学员们把学到的技能本领和致富思想带回家乡,带领村民通过科技的力量,实现了脱贫致富。

教育改革,培养产业所需人才

“得益于教育发展,如今每个县都有中等职业学校,但却处在低迷状态,原因是专业重复设置。”朱有勇坦承,教育扶贫必须根据“一县一业”,办当地产业需要的专业,培养符合生产需要的人才。

的确,对于深度贫困地区来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等职业教育扮演着特殊且重要的角色,需要培养技能型劳动者和职业农民,促进就业和创业相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团队为澜沧制定了“1+N”职业教育扶贫具体措施,在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招收了1个三年制“院士专家指导班”,教学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构建半公半读半创业的全新培训方式。中国工程院、云南农业大学等院士专家长期扎根澜沧此地,同吃同住同劳动。

此外,澜沧正在创建林下三七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以林下三七产业的规模化、绿色化、市场化等引领全县产业繁荣发展。如今,拉祜族人民口口传唱着:“澜沧江边蒿枝坝,林下药材满山崖,生态有机三七花,人人见了人人夸。澜沧江边蒿枝坝,冬天洋芋美如画,根深叶茂个头大,家家都有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