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新冠”,中科院微生物所有哪些进展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1-31 16:53:25
浏览

 
 
狙击“新冠”,中科院微生物所有哪些进展  
 

狙击“新冠”,中科院微生物所有哪些进展

1月22日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武汉株(02)环境样本 图片来源: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还在继续蔓延,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微生物研究单位,疫情发生以来,中科院微生物所在做些什么呢?

就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该所领导和参与此次疫情防控狙击战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报》:微生物所在这次疫情中主要承担了哪些任务? 

微生物所副所长钱韦(法人代表):微生物所是打过“非典”型肺炎(SARS)和流感病毒感染战役的一个研究所,算是经历过战斗的“老兵”。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微生物所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家的号召,按照中科院的部署,尽全所之力,全力投入。

微生物所的科研攻关团队,承担了病毒溯源、变异模式、关键蛋白结构解析、抗体和疫苗等方面的研究任务,同时配合中国疾控中心,做好数据信息支撑任务。

因为这次疫情是春节前爆发,大家最近一直在加班,很多老师和同学都没放假,顶在前线,坚守岗位,科技报国,共克时艰。科研工作者是没有刀枪的战士。这是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理应站在国家需要的前方。

 疫苗研发与抗体开发

《中国科学报》:大家关心的疫苗研究进展如何? 

微生物所新型疫苗及抗体工程研究组研究员严景华:现在研发的疫苗主要分为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或mRNA疫苗四个方向。我们课题组承担的一个任务是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研究。

疫苗是对健康人群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要经过充分的动物试验验证和小范围人群验证。即便这些走得快一点,安全评估时间也要一年半载。

我们同时在做治疗性抗体。这相对更快,因为抗体本身就是蛋白,从治疗肿瘤和各种疾病的抗体药物看,它的安全性还是不错的。

我们有一个抗体筛选平台,一旦从临床分离出抗体,拿到它的基因序列,就可以进行重组表达。对危重病人进行治疗,也可以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之前像埃博拉抗体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我们希望尽快拿出来。

不论疫苗也好,抗体也好,最终都要按药品和疫苗管理法去做,遵循生产的法规安全性等。如果能有重大的进展,对于稳定社会情绪肯定有作用。但从科学的角度讲,不能着急,必须得走程序,对大众安全负责任。

我们以前做过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疫苗,效果很好,现在是按照这个模式来做。我们1月20号才拿到病毒基因,现在还没有到疫苗功能评价阶段。

我们现在的工作时间不是以天来计算,而是以小时在往前推,争分夺秒。

微生物所T细胞免疫调控研究组研究员孟颂东:疫苗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抗原,另一个是佐剂,后者占疫苗研究的半壁江山。我们实验室研究了目前唯一用于临床的天然佐剂——gp96介导的T细胞佐剂。

gp96重组蛋白是一个比较成熟和经典的蛋白疫苗,我们发现它有一个强有力的T细胞佐剂,是相对比较安全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