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无效?药物研发与病毒的赛跑
有效?无效?药物研发与病毒的赛跑
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李兰娟表示,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效果不佳,且有毒副作用。
但在1月31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在读研究生郭旭舜等人在bioRxiv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克力芝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利托那韦对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的抑制作用。(https://doi.org/10.1101/2020.01.31.929695)
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各个科研结构、高校都陆续开展了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筛选工作。
那么,到底哪个药物能够战胜新型冠状病毒?
相较于李兰娟的临床数据得出的结论,郭旭舜等人则在计算机模拟下找到了克力芝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间的“联系”。
“1月27日,国家卫建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后,我们就希望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基于计算机模拟,研究克力芝如何作用于2019-nCoV病毒。毕竟之前克力芝对于SARS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郭旭舜告诉《中国科学报》。
他们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克力芝的两种主要成分lopinavir和ritonavir,与2019-nCoV的两种蛋白酶的对接可行性。最终发现, ritonavir与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的对接结果最好。基于这一结果,研究人员推测如果克力芝对2019-nCoV具有疗效的话,其主要应归功于ritonavir对内肽酶C30的抑制。由此,才有了克力芝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效果的结论。“我们还建立了两个蛋白酶的模型,也可以用于其他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的模拟分子对接。”郭旭舜说。
与克力芝相比,李兰娟更推荐使用阿比朵尔、达芦那韦。在体外细胞实验中,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不管,尽管克力芝与阿比朵尔、达芦那韦都是已上市的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已经经过证实,但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抑制作用只进行了体外实验,在体内其有效性仍然需要进一步试验;而克力芝则不然,其已经通过初步的临床验证,证实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只是效果可能并没有预期的那么显著,且如李兰娟所说,克力芝还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病毒学专家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紧急情况下,老药新用是优先选择,阿比朵尔、达芦那韦、克力芝都是这一类型的。这类已经批准用于其他疾病治疗的药物,安全性比新药要靠谱。但阿比朵尔、达芦那韦针对新型肺炎的疗效还在体外细胞实验阶段,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当然,大家也不要太过失望,我们国家有体制优势,由国家统一指挥,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临床优势单位,将相关科学家、临床专家、统计学专家、伦理学家组织起来,相较于常规状态,尽可能缩短时间,迅速完成药物的临床研究。”该专家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