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频频“翻车”?北大教授:拥抱新技术,但别迷信!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18 01:11:41
浏览

 
 
网课频频“翻车”?北大教授:拥抱新技术,但别迷信!  
 

2月17日,北大、清华等多所高校“网上开学”。直播、录播、慕课,各种在线教学方式齐上阵。

不过,教学应用全面崩溃、直播教师手足无措、学生一脸茫然……各种“翻车”现场也是频频上演。

疫情之下,我们真的准备好拥抱在线教学了吗?

有多年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教学、组织及推广经历的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李晓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我们要拥抱技术,但不要迷信技术。做好在线教学,除了技术和管理因素,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

《中国科学报》:最近一段时间,不少高校教师纷纷变身网络“主播”。有人坦言,这种授课方式让自己和学生都感到紧张。您如何看待这种直播课?

▲ 李晓明:

我听说一些教师为此而焦虑,但也好奇这种人人感觉要做直播、录播的风气是怎么产生的?

我在北大有一门课,本周就要开始了。但我发现,没有什么慕课适合这门课,因此就打算采用一种比较“保守”但可靠的方式来开展教学。简而言之,这门课并不需要特别的平台,所用的不过是微信群、电子邮件组。

当然,前期需要做些仔细的准备。我的准备是一套文字材料,包括一个教学总体安排、一本教材的电子版、12个以周为单位的学习指南和作业题、12份教学PPT、一个课程项目设计和一套开卷性质的期末考题。

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则是通过安排固定时间,在微信、电子邮件上来实现的。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而非技术上。看起来虽然有点“土”,但实用,从前我也曾多次实践过。

《中国科学报》:在线教学管理与传统教学管理有何不同?最关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李晓明:

教学管理,大致上可分为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两方面。

在传统的课堂条件下,过程管理的核心是一张课表,教师、学生据此在相同的时间、地点上课,迟到、早退都可以问责;结果管理主要体现在学生成绩和学生评教上。

在线教学的管理,从技术上讲,比较切实可行的是课程管理系统(LMS)的运用。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应用,如今的课程管理系统已经相当成熟,不仅支持对结果管理,也支持过程管理。

当然,做好教学也有超越技术和管理更重要、更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有热情、有积极性,没有条件也会创造条件上。反之,任何管理措施和技术都很难强迫教师做到。

《中国科学报》:这次疫情下的在线教学来得有些仓促。您认为给教师未来的教学带来了哪些新思考?

▲ 李晓明:

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教学与技术的关系。教师们要拥抱技术,但不要迷信技术。

视频的呈现形式是不错的,但用在教学上有一定的挑战,也不总是最合适的。采用什么技术,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当前能做到的事情来考量。

举一例子,教师一旦开始上课,就有时间节奏的压力。时间从容,做一些课程录像固然好;时间紧迫,不做视频未必不好。

况且,上一门课远不止是“把课讲了”。例如,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除了PPT,还有每周学习指南。要搭好“脚手架”,让学生“有指导的学习”,而不是片面的“自学”。

此外,面对面直播似乎人人可以参与,但怎样呈现正式的教学内容,教师的经验普遍不多。一些教师目前对在线教学的抵触、消极情绪可以理解,但总的来说,教师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PPT从1990年在我国开始使用,但普遍接受是在2000年以后,现在还有人抵制,但是已挡不住普遍应用的趋势了。

技术只要给人带来实质性的好处,慢慢地大家都会接受。

《中国科学报》:在线教学会对学生带来何种挑战?您对学生有什么建议?

▲李晓明:

疫情下的在线学习对学生颇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