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一次教学模式改革的契机?(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18 16:08:42
浏览

在线教育在我国高校开展的程度不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虽然在观念上广泛接受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依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

在庞海芍看来,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技术因素外,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原因,那就是我国庞大的高校学生基数。

据教育部公布,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

“自上世纪末开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导致在校生数量激增,这也使得高校教师的教学成本与教育效果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庞海芍说,毕竟对于教师而言,在需要关注每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教30个学生和100个学生,其投入的精力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难题——高等教育普及化已是大势所趋,教育规模注定不能缩小。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些‘非技术性’因素。”

这些因素又是什么?

被忽视的需求

这段时间,庞海芍如同很多教师一样,整天“纠缠”在各种网络直播与网络课程中,“比正常上班还要累”。但相比很多人,她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去年她刚刚录制完一门慕课课程,这就使得她可以在混合式教学上进行一些尝试。

然而,为了录制这些课程,庞海芍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其间,她几乎无暇再去发表论文和申请课题。

“这是目前高校教师普遍面临的一个窘境。”庞海芍说,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依然以科研为主导。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没有科研支撑的教学,很难有所突破。但是,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必然会牵扯教师大量的精力,这就会加剧教师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冲突。“这也是目前高校教师难以真正改变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原因。”

至于解决方式,庞海芍建议在加强在线教育的同时,参考国外高校做法,为高校教师配备大量助教。

在正式成为教师前,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杨英锐曾在纽约大学做过5年的课程助教。他表示,美国高校不设专职的助教职位,而是要求研究生利用部分时间参加系里的教学活动或实验室工作。通常是帮助教师批改作业、组织学生讨论,以及在实验室做准备工作并辅导学生实验,甚至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等。

“这是一笔很简单的账。”庞海芍说,以考试方式为例,按照传统的考试模式,教师一年只需要组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并形成统一的试卷。然而,如果从加强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和辅导的角度出发,就需要加强课程活动以及相关的课下活动。

“如此,一次统一考试的成绩,便可能被分解为10次活动成绩,如果按100个学生计算,就要登录1000次成绩,教师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她说,如果教师的精力被大量分散到事务性工作中,便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期间,庞海芍曾旁听过该校一些通识核心课程,主要是进行经典阅读,每个教学班只有23名学生。即便如此,每个班依然给教师配备了研究生助教。“由于需要阅读经典,助教就要在前期给学生做分工,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并处理学生提交的作业。”这样,教师便可以将精力用于更深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

需要指出的是,助教制度在我国其实是一个实行多年的制度。早在1988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就制定了《高等学校聘用研究生担任助教工作的试用办法》。目前,该制度在国内高校也并不罕见,只不过对比国外同类制度,依然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