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来临,“全军出鸡”能行不?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19 16:10:52
浏览

 
 
蝗灾来临,“全军出鸡”能行不?  
 

近日,源起非洲的蝗灾呈现扩大之势,所到之处苦不堪言。好在多位专家表示,得益于喜马拉雅山的高山阻隔和中非气候差异等因素,本轮蝗灾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的可能性很小。

 

如何治蝗成为关注重点,一部讲述“牧鸡治蝗”的纪录片被翻找出来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借助天敌的天然压制,牧鸡治蝗是否对沙漠蝗有效?多年来,国内蝗虫防治研究的进展如何?此次沙漠蝗有可能入侵的西藏和云南,又是如何应对的?

 

对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多位专家,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蝗虫已经起飞,牧鸡治蝗的防治效果就很勉强

 

《中国科学报》:牧鸡治蝗法有哪些优点,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如何?

 

徐林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研究员):牧鸡治蝗对生态友好无公害,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农药残留。

 

鸡种的选择也没有太高要求,不同地区“就地选材”就可以。根据我们在内蒙古草原上开展的试验发现当地珍珠鸡、绿鸟鸡等有很好的治蝗效果。据测算,平均1只牧鸡1天捕蝗近0.15亩,一个治蝗季节可治蝗7~9亩,一般1000~1500只的治蝗鸡群,1天可防治草原蝗虫150~200亩,相当于1台18型背负式喷雾器1天的防治面积。

 

《中国科学报》:牧鸡治蝗法是否可以应对此次非洲蝗灾?

 

徐林波:这种治虫手段只能作为辅助,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要应用在蝗虫种群中密度及以下,因为鸡鸭每天有固定的取食量;要应用在蝗虫幼虫期,鸡鸭吃小蝗蝻没有问题,但如果吃成虫的话,成虫会停留在鸡鸭的消化道,无法消化;应用在典型草原或荒漠草原效果较好,如果是草甸类,草长得太高,不适宜鸡的活动,治蝗效果不理想,农区也一般不使用牧鸡治蝗;选用牧鸡治蝗法,还要考虑到鸡的防疫,鸡的培育和转场都需要很多人力。

 

如果蝗虫已经起飞了,这种防治效果就很勉强。从视频上来看,此次非洲蝗灾这种密度使用牧鸡牧鸭治虫法不太现实。

 

防患于未然,西藏、云南已提前做好相关应对准备

 

《中国科学报》:沙漠蝗有可能会改变迁徙方向,向我国云南南部迁入的风险或会增大,面对蝗灾,云南目前有何部署?

 

谌爱东(云南省农科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作为此次沙漠蝗有可能迁飞入境的第一前沿阵地,云南省已经在监测、预警和防控积极作出全方位工作部署。

 

在应对蝗灾方面,科技支撑非常重要。

 

对于一个境外发生、可能入境的农业重大害虫,境外第一手信息就十分关键,云南省农科院正在发挥国际合作平台的优势。早在2010年和2014年成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植物保护工作组和中国-南亚植物保护工作组,已经形成了非常稳定友好的跨境国际合作平台。

 

目前,我们已经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等国的专家取得直接联系,并得到许多沙漠蝗第一手境外信息,有助于我们提前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中国科学报》:我国西藏自治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边境接壤区域为沙漠蝗扩散区,是沙漠蝗有可能入侵的地区,目前是如何应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