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开发评审指标,不如改进评审机制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11 10:05:40
浏览

 
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长李保国:  
与其开发评审指标,不如改进评审机制  
 

科研工作是一项竞争激烈的职业。研究人员必须达到更高标准才能获得职位职称和研究资金。如今,生态学和进化学领域对研究人员的评价越来越依赖于发表论文的数量、作者排名、论文被引次数、期刊的影响因子等,这些因素正在塑造着学术未来。

近日,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长李保国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这样的评估越来越多地以不合适的方式进行的,这对研究人员,尤其对年轻学者的职业生涯是不利的。此外,与其他领域的标准一样,人们可以通过“玩学术游戏”来提高自身“价值”。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生物科学》。

该研究的首要目标是评估作者资格、H指数(论文被引数量)和期刊影响因子是如何被使用和滥用的。研究人员召集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各地处于不同学科和不同职业阶段的学者团队参与研究。

影响因子低于5.0相当于不值钱的碎钻

在一些国家的学术界或学科,默认影响因子低于5.0的期刊上的论文没有价值。此外,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有价值的论文是那些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文章,甚至认为在较低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会削弱作者的个人简历。

尽管有大量的文献批评这些标准及其使用,但它们仍被广泛用于决定学术生涯的方方面面。这样的博弈导致科学的激励结构越来越像经济原理,不过这种激励不是为了更高的收益,而是为了更高的影响因子。

要求改革评估和激励结构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但系统性改革是困难而缓慢的。学术界很清楚地知道,高质量的研究是那些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论框架和方法,适当的统计,合理的逻辑和适当的文献引用地研究,但有时达到这些标准还不足以被视为高质量的论文。这样的研究可能只有在发表十年或更久之后才会被认可。

紧密团结的社会易出现作者资格滥用

研究显示,在过去20年里,署名作者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生物医学领域,发表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每10年增加1位作者,且高影响因子期刊的作者人数往往多于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

多作者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术研究朝着消极的方向发展,例如利用这个模式来增加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这也导致滥用作者资格滥用行为的增加。

人们普遍认为,滥用作者资格的行为是那些身居要职的学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歪曲作者资格,年轻学者除了向权威人物屈服外别无选择。然而,这种滥用并不总是消极的个人参与。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高级研究人员把他们的学生或博士后的名字放在他们不应该署名的论文上,以帮助他们获得学术职位。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因为它可能有助于他们获得学位或职位,也有利于导师,导师可以声称自己是成功的导师。

一个社会的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如何影响着作者身份,也有其文化基础。借助霍夫斯泰德文化纬度理论(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theory)可以计算各个国家科研工作者的个人主义分数并可以对论文署名趋势进行总体评估。

该理论用于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主要反映社会文化中人们融入群体的程度。得分越高,人们就越倾向于一个松散的社会框架,个人只需要照顾自己和直系亲属;分数越低,人们就越倾向于一个紧密团结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希望他们的亲戚或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照顾他们,以换取绝对的忠诚。研究发现,得分较低的国家被认为更有可能在出版的学术论文中包含不合格的作者。

自引率高的往往是被引频次最少的论文

个人发表的论文以及受资助的情况通常是相对于其他人进行评估的,因此,基金申请和其他升职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与竞争对手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