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生:大地之星 不负今生(2)
在研究过程中,宁津生从最小二乘配置方法的原理出发,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法中经验协方差函数的确定方法,确定相对大地水准面的理论和方法。最终,我国的大地原点被确定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北流村。
而后,宁津生将重点转移至研究全球重力场的逼近理论,建立了我国当时阶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场模型。而在近十余年,他又倾注心血于中国测绘科技的升级换代。
21世纪初,国际上新一代卫星重力计划的相继实施,使得卫星重力学成为现代大地测量最活跃的分支。在他的带领下,研究团队对卫星测高、卫星重力梯度以及卫星跟踪卫星等卫星重力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进行全面研究,获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我国在测绘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软件等方面,已和世界测绘发达国家具有同等水平。虽然现阶段还存在些许缺陷,但正在逐步完善,相信有一天我国定能成为测绘强国。”宁津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对我国测绘行业满满的信心。
同时,年逾古稀的他仍没有停止探索地球重力场的步伐。在“九五”期间,他又参与主持国家测绘科技重点项目“全国及省市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研究及实施应用工程”,完成了新一代中国似大地水准面CQG2000,为我国1:50000甚至1:10000测图中以GPS水准测量代替几何水准,提供能满足精度的高程异常值。这一成果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创课,让学生爱上测绘
在研究领域不断有所突破的宁津生,从未放下对自己教学工作的高要求。他曾说,自己首先是一个教师,然后才是校长。而他无论是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校长,还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始终站在教学工作第一线。
1987年到1997年,宁津生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期间,也曾经历过测绘专业被冷落的时期。虽然当时那所学校的测绘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一,但每年录取的新生里,十个中有七八个第一志愿不是测绘,两三个强烈要求转专业。这一直让宁津生忧心忡忡。
1997年卸任校长后,宁津生决定为测绘专业再添一把“火”。为了将更多的学生留在测绘专业,不让测绘人才断代,宁津生首倡“五院士共上一门课”,并得到了刘经南、李德仁、张祖勋、陈俊勇等4位院士的积极响应。大家一拍即合,“与其靠辅导员去劝,去做思想工作,不如靠院士去讲”。
同年,由五位院士共同讲授的“测绘学概论”正式开课。虽然宁津生“身经百战”,但是每次为学生讲课之前,都坚持备课。而他为这门课准备的“测绘学概论”书稿,从手写稿到打印稿,前后共经历了数十遍修改。
就这样,这几位院士留住了许多年轻的学生。宁津生记得,开了这门课后,转专业的学生少了很多。到了第三年,头一遭有外专业的转进来。
2000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为新的武汉大学后,宁津生便将这门课开在武汉大学。
2013年,同济大学将这门课程“移植”过来,建立了由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成七位院士共同组成的主讲团队。去年9月,在同济大学为学生主讲“地球空间信息概论”的院士中又有“新人”加入——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教授王家耀,七位院士增加到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