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继忠:航空界的“蜜蜂”
胡继忠:航空界的“蜜蜂”
胡继忠驾驶“蜜蜂”系列M16直升机。
不久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党委书记查国清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一位老人的声音焦急而恳切:“国家发生疫情,我心里很着急,决心捐款30万元,请您一定帮助我实现这个愿望。”
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单位都在踊跃地捐款捐物,北航自然也不例外。这段时间,仅该校的离退休党员中就有1400多人捐款。然而,30万元的数额还是让查国清吃了一惊。更何况,电话那头的老人已经84岁高龄,查国清委婉地劝说老人把钱留于养老急用。
但老人并不肯挂断电话,反而再三恳求道:“我中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66年的党龄,一辈子没有向党组织提出过任何请求。这次也是我第一次向党组织求助,希望一定能帮我解决……”最终,查国清被老人的诚恳深深打动,答应了这个请求。
这位老人是谁呢?
“为老百姓做点事,是我们的本分”
老人的名字叫胡继忠,退休前曾任北航航空学院轻机室主任。相较于他的本名,胡继忠还有一个更为人知的名字——“蜜蜂”系列飞机开创者。
只要是对于我国国产飞机发展史稍加了解的人,相信对于国产“蜜蜂”系列轻型飞行器都不会太陌生。如果说大型客机是承担运输作用的交通工具,那么超轻型飞机的作用则呈现多样化。得益于其轻小的特性,超轻型飞机在农业、畜牧业、空中摄影、地质勘察、空中巡视、飞行训练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1975年5月,我国第一架国产“蜜蜂1号”在北京通县机场冲上蓝天。胡继忠便是“蜜蜂”系列飞机的总设计师。在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史上,他和同事们填补了国内超轻型飞机、载人热气飞艇和共轴式直升机等多项空白。
胡继忠对于设计飞机的执念,源于他的中学时代。
1936年,胡继忠出生在东北一个穷困山区的小镇。自小酷爱读书学习的他,在中学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仅有的两名学生党员之一。
是时,抗美援朝战争激战正酣,他的家乡深受其害。胡继忠当时就产生一个念头——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有属于自己的飞机。一篇日记里,还是一名学生的他写道:“我想把一生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有一天,我要幸福地看到一种最新型的飞机在天空中飞翔,让它去狠狠打击祖国的敌人,为祖国服务。”
抱着这样的信念,中学毕业后的胡继忠如愿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北航前身)航空发动机专业,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
胡继忠设计超轻型飞机的想法,源于他看到农民肩背手提喷洒设备在田间劳作的经历。这样不仅速度慢,而且十分费力,有时甚至会出现人员中毒的状况,于是,他决定设计可供使用的农用飞机。从1973年起,他定下十年规划:前五年准备,学有关知识进行设计;后五年行动,造出飞机。
5年后的1978年,胡继忠接到了一项设计超轻型伞翼机的任务。兴奋异常的他立刻投入行动,并很快完成了飞机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
那段时间,胡继忠身兼数职,晚上是设计师,白天是工人、工艺师、检验师,是调度,又是后勤。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他们却干得热火朝天。直到今天,一些曾参与过“蜜蜂”系列飞机研制的人依然印象深刻:“老胡当时干劲那么大,感动得都不能不跟着他干。”
仅仅五个月,飞机就造好了,胡继忠给飞机取名叫“蜜蜂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