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分院携系统院所“云端”体验科学魅力
云游中科院 畅想新生活
广州分院携系统院所“云端”体验科学魅力
在日前举行的中科院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上,中科院广州分院精心组织系统内单位开启线上“云游”活动,各院、所科学家化身男女主播,带领公众遨游科学海洋,共享科学盛宴。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也肩负着“科普国家队”的责任和使命。今年的公众科学日打破以往常规模式,全部以线上形式开展,主题为“云游中科院 畅想新生活”。
云游海洋
本届公众科学日线上活动,南海海洋研究所设置了科学公开课、科技影音厅、云游南海海洋所、科普直播间等板块。其中,科技影音厅播放了《探秘海洋科考》《海洋观测动画演示》《美丽南海-魅力岛礁》等影音视频。
在中国科普博览网站设置的南海海洋所专场,李彩、李毅能、连喜平、赵明辉、孙珍、徐敏、陈天然七位专家、学者做客科学公开课讲堂,吸引了大量粉丝围观。“云游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当天直播观看及浏览人数达3.2万人/次。
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通过今日头条和抖音在线直播了我国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以及鲸豚标本馆,为公众奉上了一场深海科学盛宴,为丰富的活动形式,与观众互动,还增加了直播间有奖问答环节,总访问量高达12.9万人/次;该所全景AR满足了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参观深海所的愿望。
广州能源研究所科普团队前往珠海市万山区桂山岛,进行了题为“云游‘澎湖号’:直击全球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的直播。澎湖号通过波浪能、太阳能形成海上多能互补系统,帮助平台就地获能、就近使用,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平台还搭载了自动投饵、鱼群监控、水体监测等现代化渔业生产设备,可在海上完成饲料投喂、高效捕捞等一系列作业。
作为广州能源所品牌活动之一的“新能源前沿课堂”也首次采用线上形式。邀请研究员蔡国田、副研究员徐纯刚拍摄主题分别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可燃冰与碳减排(上、下)》的能源公开课,通过简单易懂的表达方式,以日常生活常见的例子为学生普及科学知识。
微观之眼
中国散裂中子源举办了以“微观之眼 助力湾区”为主题的线上公众科学日活动,与南方+客户端和腾讯视频合作,以直播的形式带领公众“云游”中国散裂中子源。直播活动以在线云游览与科普讲座相结合,深入浅出为公众解密“超级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
首站由科研人员卢晓含“带领”公众走近加速器中央控制室,探究成千上万的加速器设备,如何受“中枢大脑”的控制,并通过接收和处理纷繁复杂的信号,从而确保整个装置的安全可靠运行。随后,直播镜头深入地下十七米深遂道,通过科研人员对各种高精尖设备的讲解,带领公众领略“大国重器”的魅力。
“参观”完加速器之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分部中子科学部副主任张俊荣在靶站谱仪大厅解密“中子是如何产生的”,首次向公众展示科研人员如何利用看不见的中子开展科学实验。此外,中国散裂中子源直播活动还连线了三场有趣的科普讲堂。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采取了直播、VR拍摄、公开课、短视频多种表现方式,尽可能满足疫情期间社会公众的科普需求。测测手机上的细菌、口罩的隔菌作用、走进五颜六色的化学世界,精彩纷呈的实验吸引网络围观,该院科研人员向观众展示了神奇的细胞世界。研究员李懿和赖良学做客科学公开课,分别作了《人体看不见的卫士——免疫系统》和《动物克隆与基因修饰》科普报告。
“云”端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