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学者:4点来由阻挡“顶刊论文至上”
克日,自然指数发布了2019年5月1日到本年4月30日全球大学/机构学术排名。中国机构/大学后果排名持续晋升。
自然指数是自然集集体例的统计前一年各高校、科研院所(国度)在82种自然科学类期刊上颁发的论文数量环境的数据。
每次发布,城市给海内学界带来一场热闹。笔者在此不想接头自然指数是否全面,而是想借此就海内学界当下存在的对“顶刊”论文的非理性崇敬问题谈些观点。
所谓顶刊,一般指由各学科规模学术配合体成员约定俗成的代表本行业最高程度的学术期刊。海内主要把SCI期刊中各学科最高条理影响因子的期刊视作“顶刊”。
在全面清理“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和废除“SCI至上”恶疾的大配景下,今朝海内对“顶刊”论文的“热捧”现象相当突出。典范事例就是有高校只要学者颁发“顶刊”论文,便当即校表里传递、多重嘉奖,而学者得到其他范例的同等科研成就却并无此报酬。
这导致学界中“有才干就颁发‘顶刊’论文,颁发‘顶刊’论文就代表一切”的思想见识大行其道。
颁发“顶刊”论文无疑值得大加赞扬和勉励,但不能绝对化、唯“顶刊”论文是从。
客观上讲,重视“顶刊”论文是对废除“唯论文”“SCI至上”的一种现实解读,它浮现了看待论文“不重数量重质量”的理性诉求。
其来由不难领略,颁发“顶刊”相当不易,浮现了很高的学术水准。
但假如把“顶刊”论文成就绝对化,认为颁发了“顶刊”论文就代表了教诲科研勾当的最高成绩和代价地址,乃至形成一种更为精美的“顶刊论文至上”的排场,这对中国教诲科研的成长将是极大的误导。
从论文成就的角度而言,不能把颁发“顶刊”论文视为“王道”的来由有二。
一是“顶刊”论文并纷歧定代表高程度科研成就。
不否定有很多重大原始创新成就论文颁发在“顶刊”上,但这是果,不是因。即不是颁发在“顶刊”上的才是好成就,而是许多好成就颁发在“顶刊”上。说到底,是优秀科研论文成绩了“顶刊”,而非“顶刊”成绩了科研论文。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到者本庶佑就曾说:“我认为《自然》《科学》等杂志上的概念有九成并不正确,论文颁发十年后,还能被认为正确的只剩下一成。”期刊垂青新颖、多元、时效、流量等要素,“顶刊”一样不能担保登载在它上面的文章就必然是“货真价实”的科研成就。
二是一流的科研成就不必然都上得了“顶刊”。
一个事实是,很多如今众所周知的重要科学研究成就如激光、内共生理论、磁共振成像、质谱表明、傅立叶调动核磁共振、细胞破裂周期、准晶体、定点诱变等论文都被“顶刊”拒绝过,来由是太超前、读者不感乐趣、同行评审的反馈负面等等,但它们最终被后人证明极具科学代价,很多科研成就还得到了诺贝尔奖。
从教诲科研勾当的角度而言,不能把颁发“顶刊”论文视为“王道”的来由也有二。
一是颁发“顶刊”论文并不是学者教诲科研的全部内容。
教诲科研机构的大大都专业人员包袱着解说和科研的双重职责,但由于今朝教诲科研人员的评价与打点“重科研业绩、轻解说成效”现象严重,导致他们难以很好地均衡解说与科研的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