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出圈”做科普,需要闯过几道关(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8-12 22:41:45
浏览

据我所知,各个研究所凡是没有专门做科普的部分。科普事情大多分手在科技处、综合处、信息中心、党办等,有的研究所有博物馆等场馆,也会涉及科普,但这些部分之间互相联动很难,无法形成协力。古脊椎所之前也是这样的。

2018年底,古脊椎所设立了“党群宣传处”,作为副处长,科普占到我事情量的三分之一。另外尚有两位事恋人员,也包袱一部门科普事情。此刻所里的科普事情全部会合到这个部分统一协调。

尚有一点很是重要——去年我们所创立了“科学流传事情率领小组”,所长任组长,所里主要率领和一些研究室的认真人都是小构成员。此刻无论有什么科普任务,我形成事情方案后,就第一时间发给这个小组的老师,然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去敦促,跟科研人员的协调也变得很是顺畅。

当科普事情的执行人员获得所率领层面的支持,这个效率是完全纷歧样的。

成蒙:

物理所包袱科普事情的部分是综合处。近几年跟着科普事情的内容更富厚更多样化,在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群体里也形成一些团队来支撑,但整体上并不是“成建制的队伍”。

《中国科学报》:科普事情做得好,对科研机构到底有没有切实的长处呢?

成蒙:

对一个科研机构来说,你先要有硬实力,才气再思量软实力。所以做科普是研究所成长到必然阶段,较量自然地会去存眷的工作。

我们做科普,最显著的长处是招生。其实我们在当初确立科普定位时,就思量到了这一点。因为对研究所来说,生源质量长短常重要的。

从2016年起,我们开始存眷一个数据:报考的研究生最初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物理所的。早些时候,主要渠道是各个高校宣讲会,可能师兄师姐的分享;此刻通过公家号认识我们的学生能到达30%。

邓涛:

对科研人员来说,科普和科研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真正能一连做好科普的,必然是成立在不绝有科研成就输出的基本上的;而有了科研成就,通过科普的方法流传出去,获得更多的社会认知和承认,对做科研也是一种动力。

对研究所来说,做好科普的最大长处就是古脊椎所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了。报考的学生多了,我们就可以从中间挑选那些更好的学生。

对学科来说,古生物是一个小学科,小学科自己的影响力有限,即即是一流的研究论文,其引用率也无法和许多其他学科比,但是它的科学代价、社会影响力一点都不亚于那些大学科。科学流传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这门学科真正的代价,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刘庆国:

有个例子让我印象很深。

我们所产出了一个小众偏向的成就,科学家以为横竖也没几多人存眷,没有须要写文章发公家号。可没想到,这篇文章发出来之后,被电视台看到了,还专门做了新闻视频。以后今后,这位老师只要有成就了,就给我们写稿。

我们的流传让研究人员的成就“出圈”了,因为有更多人相识他们,再去处所开展事情,寻求相助就比已往容易了。

有人问:你们做这些“花里胡哨”的对象有什么用?率直说,我们做科普到底能有多大浸染,真的很难量化。我们的初志就是流传科学常识、科学要领、科学精力、科学文化,我们不在意粉丝量有几多,但哪怕只吸引来一个粉丝,我们但愿他是真的因喜欢、因好奇而来,然后我们一点一点地,把这些喜欢、好奇在人群中固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