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驳性思维素质:因何缺乏,如何补足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9-16 09:31:40
浏览

 
 
批驳性思维素质:因何缺乏,如何补足  
 

 

 

关于问题对思维、创新的重要性,很少有比教批驳性思维的人感觉更深的。批驳性思维强调探究实证来成长常识,探究即以问题为导向,其要领的最早来历就是批驳性思维的鼻祖——苏格拉底问答法。其实,有两个事实应该早已经是知识:一是问题是认识进步的须要条件,没有好问题,就没有新发明;二是中国粹生提不出问题。

 

西欧教诲界对中国留学生的普遍印象也是这样:一个是教室上沉默沉静,一个是不会阐明和论证性写作。后者的原因之一,也是不知道提出问题和阐明问题。一位留学生写了一篇阐述世界GDP增长的文章,老师批复说,你对GDP问题的那些根基组成要素都没有涉及。学生这才醒悟到,有意义的研究本来是从阐明问题开始的。

 

这两个事实团结起来,结论早已显而易见:我们的学生无法成长认识和创新。固然我们早已提出要创新的国策,可是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个创新的须要条件却一直缺失。

 

为什么?部门原因在于,它的组成因素是多方面和根深蒂固的。

 

这里的“问题”,自然是指研究性问题。研究的本质不是得到更多现成常识,而是成长新知。好的研究性问题常来自于调查实践和学术争论两者的团结。研究生们提不出问题,究其原因,还要归于两大方面——做好任何事的两大条件:意愿和本领。一是他们想不想提出问题,二是他们能不能提出问题。

 

首先,提出好的问题需要对研究工具有好奇心、对换查和求因有乐趣。这个意愿在我们的研究生中普遍存在吗?人们指出,研究生们不主动思考。可是,孩子天生就是对事物有好奇心和乐趣的。去年,我在华中科技大学隶属小学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提问、讲话的情景,印象深刻。

 

怎么到了大学,这些主动性和活泼性都消失了呢?想想看,我们的家长是否对小孩子追问为什么的问题没有耐性?我们是不是想汇报现成谜底,叫他们当常识记着就好了?这个习惯隐含着领略的暗码:我们文化和学校教诲的第一理念,不是探究常识,而是进修常识(固然也须要),而且是以被动接管的方法影象书本常识。一位在北大任教的西方传授看到他的学生只知道记着更多常识,而不知道思考,曾感应地说,中国没有创新的文化。

 

我们的社会代价观也是导致研究生提不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研究生”都是想做研究的吗?数据已经否认这一点。许多人领略的“研究”,不外是再记着一些常识、考得学位,以此去做官、致富可能至少过上空隙的糊口。

 

可见,既然教诲方针和代价观起点都不是探究,如何可以或许形成提研究性问题的须要和习惯?加上山一般的常识影象的重负,自主提问、质疑的意愿也就跟着人的好奇心、主动性和乐趣,一起消失了。

 

其次,在于本领的欠缺——提出好问题,除了意愿,还要会。这就需要研究生知道什么是好问题,如何通过阐明问题来探究新知息争决问题等。这些常识和技术,不说研究生,许多导师也不具备。每小我私家都在说“问题意识”“问题阐明本领”,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们详细指什么。这是我们教诲的另一个缺失。

 

所以,“研究生”们既不想提,也不会提,如何会有好的研究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