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濒危到“重生” 闽江河口湿地二十年“蝶变”观察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8-22 11:37:01
浏览

4月至9月,被誉为“神话之鸟”的中华凤头燕鸥如期造访闽江河口湿地,这种较为罕见的濒危鸟类,曾长期消失在人类视线中。近年来,它们每年都会到闽江河口湿地“报到”,引来众多观鸟爱好者。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驿站,闽江河口湿地是我国单位面积水鸟种类和数量分布最多的区域之一,吸引了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栖息觅食。

但在21年前,闽江河口湿地受人类活动和生产影响,生态一度濒危。2002年4月,看到专家呼吁抢救性保护闽江河口湿地资源的材料,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明确表示“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自此开启了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卫战”。

21年久久为功,闽江河口湿地从濒危到“重生”。近年来,闽江河口湿地先后荣膺“中国中华凤头燕鸥之乡”“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等称号,入选2020年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今年2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如今,越来越多人参与到闽江河口湿地保护中来,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

珍稀鸟类“漂洋过海”来栖息

时值繁育季节,10多只中华凤头燕鸥在闽江河口湿地的滩涂上踱步、嬉戏。雄鸟竖起黑色的冠羽“示爱”,或是叼着鱼给雌鸟“送礼物”,每一个动作都被远处的摄影师精心捕捉。

湛蓝的天空下,水泽茫茫,蓬勃的生命力在闽江河口湿地蔓延。穿过清晨的漫天霞光,和着余晖中的渔舟晚歌,百鸟翔集,择枝而栖。

“追鸟”20多年,福州资深鸟类摄影爱好者王乃珠见证了闽江河口湿地的“蜕变”。“每天湿地的鸟类都在变化,近年来数量和种类越来越丰富,有的从‘过客’变成了‘长住客’。”王乃珠翻阅相册里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鸟儿,如数家珍。

不少珍稀鸟类“漂洋过海”来到这里栖息。寒来暑往,在湿地工作人员的观鸟笔记里,记录下各种鸟类与湿地的故事:

从2021年10月31日到2022年3月7日,来自北极冰原的小天鹅在闽江河口湿地度过了128天,最高数量达到654只;2022年9月,两只来自西伯利亚苔原的珍稀濒危鸟类勺嘴鹬早早到来;冬季,珍稀濒危鸟类黑脸琵鹭最多可一次性观测到近200只……

“据监测,这里共有鸟类313种,常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超5万只,湿地现有的8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80%以上为鸟类。”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郑航告诉记者。

面积2381.85公顷的闽江河口湿地,何以吸引如此多珍稀鸟类流连驻足?

闽江河口湿地鸟类调查专家郑怀舟说,在全球9条候鸟迁飞通道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拥有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最多,闽江河口湿地恰好就在这条通道上。由闽江串起的海、陆生态过程,造就了一系列独特的湿地和近海类型栖息地,被认为是北半球同纬度近海海洋物种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濒危中抢救下来的“珍宝”

今年2月,福建闽江河口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好消息传来,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剑秋既激动又欣慰。

回忆起21年前的一幕,他仍然心潮澎湃。

由于长期填海造地、围垦养殖,甚至违规排污,闽江河口湿地生态遭受严重破坏,处于濒危状态。多次调研后,刘剑秋心急如焚:“湿地面积减少,南来北往的鸟类数量也大大减少,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鳝鱼滩等部分湿地被规划用来修路和开发楼盘,鸟类将失去栖息地。”他和多位生态环境学专家四处奔走呼吁。

2002年4月,一份专家呼吁抢救性保护闽江河口湿地资源的材料,呈送到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案头。他作出批示:“湿地保护是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省要建设生态省,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卫战”自此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