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产业里的增收致富路(经济聚焦)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1-28 06:35:01
浏览

  经过5年发展,山西省中阳县木耳种植从无到有,助农增收能力从弱到强,产业链条从短到长,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3年,中阳县干木耳产量480万斤,年产值1.5亿元,带动8000余人增收。

  

  地处吕梁山区的山西省中阳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13.89万人,80%以上是农业人口。2018年脱贫后,仍需加快发展能帮助群众增收的特色农业。

  “中阳县海拔八九百米、昼夜温差大、冷凉干燥,森林覆盖率49%,适合栽培黑木耳等食用菌。”中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伟介绍,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发展木耳产业被提上日程。

  自2018年试种4万棒木耳,5年来,中阳木耳种植从无到有,助农增收能力从弱到强,产业链条从短到长,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2023年,中阳县种植木耳4835万棒,干木耳产量480万斤,年产值1.5亿元,带动8000余人增收,其中脱贫户近4000人,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

  政策扶持,产业渐成规模

  吕梁山深处的暖泉镇,一个个钢架大棚整齐排列在田间地头。

  晚上8点,暖泉镇关上村村民郭保平还忙碌着。他拿起一朵朵木耳,仔细观察是否发霉、是否晒干。

  自从进入木耳采摘季,郭保平就吃住在地头的库房里,“每天要翻四五次,晒后的干木耳一斤能卖到25元。这几年,种木耳真是种对了!”

  郭保平是关上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18年,中阳县组织全县30个种植大户去东北学习木耳种植经验,时任关上村党支部书记的郭保平就是其中一员。

  回来后,大家从东北买来菌棒开始试种。但由于种植经验不足,半年下来,收益并不高,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

  一开始,郭保平也摸不着头脑。“县里从山西农业大学邀请了技术专家,技术员就住在我家里。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剪木耳,他们手把手地教。”后来,自家种的木耳迎来了丰收,赚了钱的郭保平逢人就宣传。在他的带动下,从2020年开始,村里十几个村民开始种木耳。

  为了鼓励种植,中阳县成立了黑木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支持木耳产业发展。

  种木耳收益大,投资也大。“头两年,产业底子薄,我们支持力度大。建一个大棚补贴2万元,地栽木耳一亩地补贴3000元。”中阳县现代农业服务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海荣介绍。

  不少人想扩大规模,本钱不够怎么办?中阳推出“木耳贷”,政府贴息50%,8个月期限,木耳采完后再还。

  木耳受灾风险大,中阳又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阳县支公司推出“木耳险”,政府补贴80%保费,今年菌棒的参保率达99%。

  李海荣进一步解释,种植户、保险公司、银行签订三方协议,种植户种植风险和银行的信贷风险大大降低。

  去年,包括王建军在内的不少种植户遭了水灾。“我是地栽木耳,地势低的地方基本没有收成,多亏保险理赔了11万多元。”王建军说。

  “木耳险”给种植户吃下“定心丸”。2021年至2023年,人保财险中阳县支公司为当地木耳种植产业提供风险保障3.2亿元,理赔2115万元。

  能人带动,政策扶持。5年时间,中阳木耳种植量从4万棒发展到4835万棒,吸纳越来越多的村民就近务工。

  龙头带动,完善产业链条

  中阳木耳产业起步晚、底子薄,菌种、菌棒和种植技术都靠引进。随着木耳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一些问题凸显出来。就拿菌棒来说,没有本地企业生产,种植户只能去辽宁、黑龙江等地采购,路途遥远,可能会出现菌棒发热污染等情况,影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