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进——上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2-01 17:54:01
浏览

在位于上海北外滩的致景科技公司,记者看到,“飞梭智纺”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系统大屏关联着全国9000余家纺织企业、70多万台纺织设备的运行信息,其中一套专门为染厂推出的数智化解决方案令人眼前一亮。

“过去,配方主要依靠师傅个人经验,耗时耗力还容易出错。如今科技赋能配方管理,操作更简单、品质更稳定,明显缩短打样时间,从过去3至5天到如今最快只需24小时。”致景科技品牌部负责人邹媛娇说。该方案一上线就得到浙江、江苏等地“染厂主”的好评,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上云”的成本。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介绍,作为在全国率先布局工业互联网的城市之一,上海已发布25家“工赋链主”培育企业;预计到2025年,上海将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

被形象地称为“新石油”的数据,则将为制造业带来“乘数效应”,增强发展新动能。2021年成立的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数据产品已达1700多个,单月数据交易额超1亿元,预计2023年全年数据交易额突破10亿元。

这是2021年11月25日拍摄的上海数据交易所成立仪式暨2021上海全球数商大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这是2021年11月25日拍摄的上海数据交易所成立仪式暨2021上海全球数商大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我们正大力推动数据放心供得出、安全流得动、更大规模用得上,搭建数据要素流通的基础设施。”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韦志林说。

聚能,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10月,上海药企君实生物宣布,公司研发的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国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自研自产的创新生物药获得国际认可,首次成功“出海”美国。

这是2023年11月29日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上拍摄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展品。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这是2023年11月29日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上拍摄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展品。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短短10天后,又一款来自上海的国产创新药,和黄医药研发的小分子抗癌药呋喹替尼在美国获批上市,并在48小时内迅速开出首张处方。

这是2023年11月29日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上拍摄的呋喹替尼胶囊展品。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这是2023年11月29日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上拍摄的呋喹替尼胶囊展品。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呋喹替尼治疗的晚期肠癌是严峻的医学问题,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长,却缺少有效的新药,美国此前已多年未批相关新药。”和黄医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苏慰国说。

两款创新药均来自上海并非偶然。近年来,上海已诞生一类创新药20余款,生物医药科创板上市企业约30家,不少生物医药相关的重要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成果密集发布的背后,是日益壮大的集群式发展厚积动能。数据显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工业产值已近2000亿元、总规模近9000亿元。

记者从上海市科委获悉,该集群不仅汇聚了我国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助力新药研发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和服务初创企业的药物公共研发平台,还涵盖创业孵化、临床研究、生产制造、市场应用、政策支持等产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