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进——上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2-01 17:54:01
浏览

新华社上海12月1日电 题: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进——上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

1至10月,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万亿元,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9%。

国产大飞机C919似飞龙冲天,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如游龙入海,如今的上海,已经成为全球少有的既能造火箭、飞机,又能造邮轮、汽车的高端装备城、“全球动力城”。正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的上海,倾力打造从“0”到“100”的科创链条,以创新策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这是2023年11月4日拍摄的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当日,我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这是2023年11月4日拍摄的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当日,我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增能,聚焦新型工业化

工号:001;岗位:热轧喷印。

这是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台被命名为“宝罗”的机器人在热轧车间“上岗”。未来5年,宝武将分阶段引入上万台不同功能的“宝罗”机器人。

这是2023年11月29日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上拍摄的机器人展品。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这是2023年11月29日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上拍摄的机器人展品。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从宝武的工业机器人“集体上岗”,到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通用人形机器人面世亮相……上海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已达260台/万人。

“我们已累积了人形机器人领域不少核心技术的专利。未来,人形机器人可能会像汽车手机一样,变成新一代的终端,普及到养老陪护、康复科研等众多场景中。”傅利叶智能董事长顾捷说。

“智造”,正成为上海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张“硬核名片”。截至10月底,146家车企、161个品牌在上海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27万辆,规模位居全球城市第一。作为国内第一家外商独资新能源整车企业,特斯拉以上海超级工厂为原点,在苏州、宁波、南通等长三角地区建立起“4小时朋友圈”,产业链本土化率超95%。

这是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拍摄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3年9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这是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拍摄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3年9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工业上楼”“工赋链主”……大到飞机、船舶、汽车,小到身边触手可及的一件衣服,数字化、智能化正在为制造业做“加法”。

这是2023年5月28日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停机坪拍摄的C919飞机。当日,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标志着该机型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这是2023年5月28日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停机坪拍摄的C919飞机。当日,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标志着该机型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