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蓝色粮仓” 体验耕海牧渔(人民眼·新春走基层)(3)
网箱大,不只是为了多养鱼。刘玉磊说,与传统网箱高密度养殖不同,经海005号网箱深度达30多米,养殖其间的海鱼能充分运动起来,还能避免长期日晒;海水表层与底层温度不同,海鱼可以上下游动,选择舒适的温度,避开严寒酷暑。
网箱大,运维人员却不多。经海005号网箱仅有两名工作人员,一人负责运维设备,一人负责养殖。拐进一间工作室,00后运维工程师石洪志坐在设备前,手握操纵杆,紧盯电子屏。别看他年纪轻,说起网箱技术头头是道。
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跨学科联合攻关,加强深远海养殖技术和设施装备研发创新,不断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搭建了渔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智能网箱上布设了500多个监测点,实时监测养殖、装备、水质、水文、气象等信息。顺着石洪志的手指看去,电子屏上一张网箱三维立体图清晰可见,“这一簇一簇红点就是鱼群。平台能实时查看鱼群的分布情况、生长状态,还能利用声呐和激光雷达精准数鱼。”石洪志说。
人脸识别司空见惯,经海005号网箱实现了“鱼脸识别”——通过雷达和双目视觉系统,能够看到每一条鱼的面部特征,以及它的品种、体长、体重等信息。“鱼儿上市前,我们根据客户需求,给鱼配上二维码,记录它们的生长地点和生长过程,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石洪志说。
“到点喂鱼了。”养殖工程师王殿超步入操作间,向记者手一挥,“来,体验一下,一键喂鱼。”
同传统的喂鱼方式大不一样,记者来到设备前,轻点鼠标,全自动饲料灌注系统便开始运转。这是如何实现的?
“网箱共有7个投喂口,通过哪个口喂、具体喂多少,大数据平台自主研判发出指令。”王殿超介绍,根据风向、水的流向等后台信息,饲料灌注系统精准选择投喂口,可防止饲料流到网箱外;利用双目视觉系统技术,自动分析鱼的长度、重量和健康状况,精准计算出所需饲料量。
“精准投喂减少了饲料浪费,也避免了残渣沉积造成的污染,保护了海底生态。”王殿超说,相较于传统养殖,以前10个人干一天的工作量,现在1个人仅需半小时即可完成。
“智能网箱平台历经风浪洗礼,各项技术日臻完善。”刘玉磊回忆道,经海001号网箱交付后不久,海上刮起大风,网衣被扯出了口子,跑了很多鱼。后续建设中,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改进了网衣技术,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为原材料,网线强度高、耐海水侵蚀。与此同时,配备高清摄像头的水下巡检机器人能第一时间发现网衣破洞,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
科技赋能,保障海上生产安全。记者拿出一支笔,立在经海005号网箱指挥室的地面上,5分钟过去了,笔依然纹丝不动。是什么技术让网箱“稳如泰山”?刘玉磊介绍,利用成熟的海上钻井平台技术,经海005号网箱实现钢体下沉,能牢固地“坐”进海底,目前已经受住12级台风考验。
在网箱平台上,员工往往一住就是一个月,遇上恶劣天气,还得待上更多天。茫茫大海上,员工生活有保障吗?
记者住进了经海005号网箱宿舍,室内洁净雅致,还配备了电视机、除湿器、空调等电器。窗外气温跌至冰点以下,平台上的积雪还未融化,宿舍内却温暖如春。“通过风能、太阳能等多种发电方式,保证平台供电的稳定和安全。”刘玉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