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一根丝撑起一片天——精密切割丝领域“单项冠军”养成记(2)
公司有一个厂史资料片,记录了企业及母公司“识危”而动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生产自行车用材、打火机用材,到本世纪深耕切割丝,每一个阶段的“破危”之举,走的都是不惜投入、向技术要生产力之路。资金最重要的投向就是生产线,从没有滑向“热钱”“快钱”。
谢识才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天上不会掉馅饼,不正常的高利润对行业发展不利,专心“搞技术”才是破除危机感最重要、最安心之策。
“必须做到头部,才有饭吃”
在博威精密细丝的产值增长图上可以看到,从2016年以来,几乎都是上升的曲线,尤其是2019年以来,上升曲线更呈陡直。这背后,是企业奋力向上生长的轨迹。
启动技改时,博威精密细丝就把发展目标定位到了世界顶级。国际上的研发新进展持续在给他们敲警钟:“必须做到头部,才有饭吃,否则就会陷入低效竞争难以自拔。”
必须“跳一跳”!
2012年,博威精密细丝作出战略决策,要开展海外并购,早日跻身国际高端市场。
这家来自中国的“草根”企业,看上了全球行业标杆德国贝肯霍夫公司。
2015年秋,德国黑森州,贝肯霍夫公司总部。
从三年前开始对接,谢识才已数不清自己来了几趟。起初,德企研发团队、工会抱有不信任态度。拉锯战,一场又一场。中方企业邀请德企工会和州工会代表到宁波实地考察,逐渐赢得了德方的认可。
美因河畔,秋色醉人。谢识才却无心欣赏,在付出诚意、展示实力之后,漫长的艰苦谈判即将收官。
凌晨两点,中德双方人员还在仔细核对细节,敲定了整体并购的每一个环节。2015年9月30日,贝肯霍夫公司成为中国企业的全资子公司。
开放、合作,给中德企业双方都带来新发展,如虎添翼,翼下生风。
很快,自主研发叠加中德双方协同研发,企业把切割丝的精度从毫米提高到了目前最顶尖的微米级,打破了精密切割丝市场的国外垄断,一跃成为引领者。
“跻身‘头部’,靠的是研发上的不懈投入。”谢识才说,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不断问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跳出红海,保持领先。
谢识才的又一个新目标,是一种神秘的“黑科技”产品。
实验室里,穿着白色实验服的技术人员正埋头在数字化研发平台上试验配方。
“这个方案不行,再换一个配方。”技术员沙哑的声音透着疲惫。
这样的场景,在研发阶段一遍遍出现。
计算、核实、生产、验证,反复调整塑性加工、电沉积加工、热处理扩散加工等工艺,技术人员在忐忑和期待中度过了上千个日夜,最终确定了各种成分的最佳比例。到最佳方案形成时,前后尝试过的配方已超一千种。
黑金丝诞生了!从2019年立项到2022年投放量产,历时三个寒暑。
“这是我们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精密切割丝产品。”公司研发项目部经理梁志宁说,这是一种由铜合金和金属复合材料通过复合重构形成的新一代复合丝,在精度提高的同时,其切割加工速度相比黄铜丝提升40%,代表了目前行业最高水平。
好不容易实现量产,产品又在推广阶段遭遇挑战。
北美某地,车间里,机床正在运转,光感应定位下,却没有识别出黑金丝,无法实现定位。
怎么回事?正在工厂追踪新产品试用的博威精密细丝产品经理发现,原来,为优化放电参数、提升切割效率,黑金丝的颜色比较深,但是外观太黑,带来了新的问题,导致一些机床“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