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乍暖还寒”这五年(3)
对此,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建松却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在他看来,国家有关产学融合的政策已十分明确,“政府层面的资金保证要到位,但怎么办学,要高职院校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校领导、教师须研究职业教育规律,根据规律主动开辟自身市场、面向行业培养人才”。
“类型”还是“层次”
高职、职高,社会上不少人对此分不清楚。专科院校过去通常命名为“××高等专科学校”,而高职院校则通常命名为“××职业技术学院”。这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高职教育到底是“类型”,还是“层次”?
2018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就提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
据记者了解,尽管高职教育被定为“类型”,但现实操作中实为“层次”,即专科层次。除了教育体系之外,没有哪个统计报表上有高职的提法,一般只作本科、专科的区分。
高职是教育界的话语体系,而非社会公共的话语体系,这一问题也困扰着高职工作者。
周建松举例,最近职业教育领域在热议“是否要发学位证书”。有人建议,高职教育发副学士学位,即专科学位。然而,由于被定位为“类型”而非“层次”,在获得副学士学位上高职教育同样会有障碍。
他表示,上述问题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研究、解决,梳理清楚才会有利于高职教育更好的发展。“如果确定为‘类型’,就要按‘类型’来构建自身的体系。”
调动教师队伍积极性
学校内部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一个永远不过时的话题。
显然,国家在用心改善。继下放本科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之后,一些省份也陆续下放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权,堪称职称制度改革上的一大突破。
当下由于高职院校高级职称较少,远不如重点院校、普通院校,难觅、难留高层次人才,导致高职院校与企业难以对话,在企业消化了大量最先进技术的当下,无法对话则意味着学校与企业脱节。这也让高职教育者感到忧心。
做好教师的绩效管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记者了解到,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高职教育,教师的绩效总额都有“天花板”,到了一定数额就难以突破。久而久之,一些教师社会服务得不到适当鼓励,就容易失去积极性,而实际上他们完全可以为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继续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队伍。
“如今国家拿出很多鼓励措施,包括扩招、专项资金投入,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要更加努力。有政策机制保障,有学校、个人努力,高职教育的前景还是很美好的。”周建松如是说。
学者篇
理念偏差有待扭转
职业教育未来之路要想走得更好、更远,国家、社会和学生对它的定位和期待至关重要。那么,在专家眼中,它的未来该如何更上一层楼?
打通纵向和横向通道
“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生源来说,与应用型大学接轨更加合适。”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但在河南工业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院长刘广明看来,职业教育的定位是辅助国家产业经济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建设。“这种导向没有变。”
刘广明认为,职业教育的未来之路面临着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