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乍暖还寒”这五年(4)

光山新闻网 山阴新闻网 2019-03-27 09:00:49
浏览

“职业教育在中职、高职之后,缺少继续深造的制度设计。”那么职业院校学生在学历上的纵向发展问题如何解决?刘广明说,应用型大学实际上就是用来对接职业教育的,“打通职业教育在学历上的纵向发展通道”。

职业教育发展的横向通道是打通职业教育院校和产业、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这方面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促进产教融合、鼓励企业与职业教育对接。但到目前为止,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还不太高,国家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多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撑,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政策设计效果。”刘广明分析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职业教育发展中“谁是主体”的问题尚未明晰。

“现在的职业教育基本上还是以学校为主体,产教融合没有很好地落到实处,产业和企业没有深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第一线。”刘广明认为,企业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的支持实际上仍有不足,这导致了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和社会、企业之间的需求存在偏差。“企业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培养不出来,这可能是当下最大的问题。”

刘广明同时认为,国家在经费和政策上投入很多,但这种投入大部分给予学校和企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没有发挥主体作用”。比如说,学生想去哪个企业实习和就业,很多情况下不是学生自己可以决定的。“学生自己的实际选择权很小。”

跨越社会观念的藩篱

从整体现状来看,“社会是不接受把高中生分流到职业教育上去的。”吴华坦言,绝大多数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超越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文化传统中也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蓝领”往往“低人一等”。在教育制度设计过程中,职业教育往往也是学习不好的学生的一个选择。

“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制度的设计一般从初中开始分流,一半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将来上大学,一半学生进入职业高中。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往往是成绩比较差的。”在刘广明看来,这种教育制度设计的背后是观念问题。

为了扭转这种观念,目前一个有益的尝试是对高考制度的设计。“多样化高考可以充分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入学方式上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同时,要想转变社会观念,让职业教育真正有生命力、有质量才是最关键的。“要让学生感到接受职业教育之后,真正学到了本事,将来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刘广明说,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虽然现在职业教育就业率很高,但还是较低层次的就业。“一个现实问题是,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在出路上没有本科院校多,也没有本科院校好。”

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观念是相反相成的。“只有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观念改变了,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才会有更多后劲。同时,如果职业教育办得很有质量,‘蓝领’在企业和社会中也能受到尊重,由此可能也会逐步改变社会观念。”

更好回应就业市场需要

国家近年来一直在想办法让职业教育更有吸引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提到了两个数字:一是今年扩招100万人;二是财政部明确表示,今年要给职业教育投入237亿元,同时要拿出1000亿元进行职业教育培训。

刘广明相信,这些政策对当下职业教育发展是很大的利好。“未来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还会有很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