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领域“放管服”要用好“三个清单”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
教育领域“放管服”要用好“三个清单”
周洪宇
■本报记者 温才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提出,改革下一步就是要再出发。如何再出发?政府职能转变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放管服”改革中,要做到该管的管好,该放的放好,该服务的服务好。就高教领域而言,就是政府怎样让高校发挥办学自主权,并让办学自主权发挥好、利用好。这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该怎么认识放、管、服三者的关系?改革又有哪些突破口?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
解决权力配置的科学性与效率性问题
《中国科学报》: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您最看重、最期待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周洪宇:党的十九大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我关注了教育治理现代化,即在先进的教育治理理念引导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治理主体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理方式,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等逐步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而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是从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到行为方式的全面发展与升级,随之而来的教育治理方式的转变是根本性、全局性和深刻性的。用行政管理缺位、越位、错位制约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中国科学报》:在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周洪宇: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行政权力配置的科学性与效率性问题。
权力下放不充分,则抑制教育发展活力;财权、人权、事权不匹配,则制约教育改革。要真正释放基层教育改革的活力和创造力,就要敢于自我革命,要积极实行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放掉,把该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型关系。
《中国科学报》:在教育领域简政放权的同时,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周洪宇:在教育领域简政放权的同时,也需要“放管结合”,即在“放”的基础上,对“管”进行变革和创新。着力破解体制机制弊端,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已成为当前政府和民众的普遍共识。这就需要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
“放”是政府部门角色定位问题,就是要厘清政府、学校、社会的边界和相互关系,重点是如何补缺位、纠错位、控越位,让政府归位,考验的是政府定力和推动改革的动力。
“管”的核心是政府监管转型问题,监管变革要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科技新进展和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涉及管理体制、政府层级、部门职责、运行机制、法制保障等方方面面,目的是激发学校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服”的核心是政府通过树立教育治理理念、构建有效教育治理机制和体制,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不断优化教育服务水平。
依法利用好“三个清单”
《中国科学报》:您认为,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其突破口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