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人才要先创新教育(2)

光山新闻网 王林 2019-05-08 10:37:25
浏览

比如,学校给老师提出要求,鼓励他们走出课堂,走入企业,或者到我们与政府合作建设的校地研究院锻炼,了解社会和企业技术发展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在晋升等方面对教师提出激励政策,设置专职科研岗位等;特别是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的职称晋升,有明确创新能力培养的约束性要求;还设立了“鼎峰人才计划”,培养教师创新能力。

南邮还将校外名师或某些企业的工程师请进学校,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例如,一年内开设几次课程,讲解企业的需求、最新技术和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等。

《中国科学报》:在学生培养上,南邮又进行了哪些“创新”的教育模式?

杨震:在学生教育上,南邮采取了分层次与分条块两条主线。分层次是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按照基础层、专业基础层和创新层划分;分条块则是指将教学方式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包括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还有一部分能力突出的本科生,这些本科生经过全校选拔,都是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入了贝尔英才学院,接受因材施教的强化基础训练。

学校为进入创新层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师资,并提出创新要求,让他们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设计和完成课题。这些课题视角不一定宏大,只需要有创新点即可。

此外,针对进入创新层的本科生,学校在其本科阶段的学分中划出12个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可以通过参与相关学科比赛获得,比赛名次与比赛规格不同,所获分数也不等;学生也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申请专利获得相应学分。总之,这12个学分不仅仅从课程学习中获得,需要学生自己想办法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来获得。分层次就为一些有能力进行创新的同学打通了路径。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在校内举办竞赛和兴趣小组,希望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有一定的覆盖面,以保持多数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此外,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实验室或者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场地甚至经费;学生还可以进入校办企业或与校企合作的研究院等进行锻炼。

创新离不开校企合作

《中国科学报》:您提到的创新教育中有很多与企业合作的项目,您认为目前校企合作的路径是否通畅?校企合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国家是否应该在政策上给企业一些倾斜?

杨震:校企合作畅通与否,要从多方面看,从企业急需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参与校企合作方面看,还是很畅通的。我主要谈谈学生培养的校企合作。

学生毕业后,一部分会进入企业,而企业在学校招揽人才时,希望深入了解即将毕业的学生。因此,目前有些企业在学生毕业前要求学生实习,学生也可以趁此机会考察企业的工作环境等,这是双向选择。当然,这其中不排除实习生劳动报酬较低、符合企业经济利益的成分。从这个角度看,学生与企业互有需求,校企的路径是畅通的。

但是,如果学校只是希望将“培养”的重担转移给企业,忽略自己应该承担的主要人才培养责任,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佳。如此,推荐的学生不能为企业所用,反而让企业负担更重,企业必然不愿意。从这个角度看,校企合作的路径则不甚畅通。企业拒绝学生的理由可能是知识和能力(即质量)没有达到要求,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培养”,但培养后学生并不一定会留在该企业,而学生实习期间,企业还要为其承担责任。

所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高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如果高校为企业推荐的学生素质较高,同时企业也为前来实习的学生提供合适的能够进行锻炼的岗位,而不仅将其当做廉价劳动力,这样的合作模式就比较理想。当长效机制建立起来后,校企合作的效率将会提升,对于创新人才培养也十分有益。

《中国科学报》:南邮目前和哪些企业有合作,合作的方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