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飞机设计师程不时:起飞,定是天高云阔时(3)
“我们同学休息的时候就跑到屋顶上看星星,大家聊着什么时候开始设计飞机啊?大家都很向往。我想我们是国家最早一批航空技术人员,如果造飞机,我们一定有机会。”程不时说。
“我的历程仅仅是时代的一朵小小浪花”
“‘运10’铸就了中国国产大飞机的奋斗精神,那就是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攻关、敢啃硬骨头。”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被镌刻在石碑上,更深深地刻在中国航空人的心里
1956年六七月份,全国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在全国科学规划会议之后,中国决定要建立自己的飞机设计力量。
大型飞机的研制任务于1970年8月由国家下达文件启动,这项工程被称为“708”工程,以后这一飞机型号被命名为“运10”。
“运10”研制地点定在上海,因为可以得到上海较发达的科研与工业力量的支持。从历史上追溯,只是在上世纪30年代初,上海的江南造船厂曾制造过双翼水上飞机。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不是航空工业的重点地区,只有飞机修理工业。为了完成“运10”的研制,全国各地的航空技术人员被调集到上海组建队伍。这时的程不时41岁,担任“运10”的副总设计师,他从工作20年的军机领域转到民机,一干又是30年。
1980年9月26日,是“运10”首飞试验的日子,是程不时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日子。上海大场机场聚集了上万人,大家都在为“运10”是否真能飞起来感到紧张。
程不时回忆道,临跑道的一侧摆上了几排座椅,一群白发佝偻的老工人和一位老工程师坐在那里。这位老工程师刚刚手术,拒绝了继续修养的安排,要求尽快返回试制第一线,他把从手术刀下夺回的有限生命献给这架飞机。终于熬到了首飞这一天,他执意要来现场观看“运10”的首次飞行。
“运10”以昂扬的姿态直冲云霄,将外界的嘲讽、质疑甩进太平洋。试飞机长王金大这样对程不时说:“‘运10’的首飞体验,就像大个子打篮球。篮球运动员个子高大,但动作十分机动灵活。‘运10’在空中就像篮球场上的运动员那样,一架这么大的飞机,飞行起来却是生龙活虎。”
首飞成功,“运10”飞越祖国的高原、湖泊、海洋、沙漠,并七上青藏高原,中国的这一大壮举,令世界为之侧目。
1984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游行中,“运10”飞机的巨大模型代表我国航空工业的成就通过天安门广场。
然而,“运10”项目因种种原因搁置了。“我们的民族从农耕时代走来,遭遇这样的挫折,或许是注定难以翻越的一座大山,我感到无奈,但是我始终相信我们有能力研制民机,遇到再大的困难都坚定不移。”程不时说。
经过了数十年的探索,中国民用飞机研制终于迎来新的曙光。
自2004年起,ARJ21新支线飞机走完了喷气客机设计、试制、试验、试飞、批产、交付、运营的全过程,目前已经交付航空公司实现载客运营,安全载客逾23万人次;
从“大型客机”研制到“商用飞机”研制的转变,不只体现在字面上,而是从产品结构、技术路径以及市场探索全方位的提升。C919国产大型客机就是瞄准商业成功的目标“起飞”的。2017年5月5日C919首飞成功,目前已有三架飞机投入试飞;
中俄联合宽体客机CR929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备受世界瞩目。